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倾心关爱下一代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关工委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狮市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带关工委建设”为引领,坚持关爱服务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基层关工委创“五好”活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的3100多名“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开展“大手牵小手十大工程”关爱活动,奉献余热,倾情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3年和2018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文明办、老干部局、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被国家司法部、中国关工委、中央综治办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6月,石狮市关工委创“五好”活动在“全国基层关工委工作会”上做唯一的县级单位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一、党建引领,为关工委创“五好”明方向添动力
石狮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党建带关工委建设”为引领,自2003年以来形成“四个一”领导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每年一次会议听取市关工委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每年出台或转发一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文件;市委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出席一次关工委的重要会议;④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关爱帮扶活动,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行有方向、做有目标。
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泉州市委“五纳入、五统一”(关工委工作纳入同级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建检查考核内容、纳入社会治理创新活动、纳入村级组织建设范畴;关工委工作统一宣传发动、统一计划部署、统一检查指导、统一总结评比、统一表彰奖励)工作要求,积极支持基层关工委创“五老”活动。印发《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关工委创“五好”活动》文件,每五年进行一次创“五好”先进表彰活动,帮助解决关爱活动的实际困难,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目前,石狮全市89%的镇、村关工委达到“五好”标准,学校和非公企业关工委“五好”达标率分别为63%、55%,基层关工委实现“组织有凝聚力、阵地有吸引力、活动有创新力”的新机制、新格局。
二、“铸魂”育人,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铸魂”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主题,彰显“五老”心系党的事业、情牵青少年成长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石狮市关工委依托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学校等阵地,每年精选一个教育主题,组织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宣教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市关工委的80多名“五老”宣讲员,先后开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学”(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三史”(党史、国史、军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850多场次,吸引超过10万人次的青少年参加。2019年1—7月,组织开展“腾飞中国·辉煌70年”和“中华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106场次。
三、普法关爱,让法治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防火墙”。石狮市关工委配合市检察院、公安局开展“青春成长法护航”、“远离毒品从我做起”等青少年普法活动,引导青少年远离黄、赌、毒;协助法院选择典型案例到学校进行现场庭审,通过以案说法增强青少年法律法制意识。2014年以来共举办、组织各类法制讲座、法庭进校园560余场,受教育学生超12万人次,发放普法宣传教材8万多册(张)。各级关工委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各中小学校(园)设立固定法治宣传阵地,开展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2014年,石狮市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市关工委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石狮市已连续多年实现100%“零犯罪学校”、100%“未成年人零犯罪村”。
四、“六失”帮扶,为风雨中的花朵撑起多彩天空
“精准关爱,精准帮扶,不让一个‘六失’青少年掉队流泪!”石狮市关工委积极开展“六失”(即失亲、失学、失管、失足、失能、失业)青少年调查摸底建档工作,实行“两进三接触”工作法(即进关爱帮扶对象的家门、进孩子就读的校园,即必须接触孩子本人、接触孩子亲人、接触孩子学校老师),探索出“精准关爱、三级关爱、跟踪关爱、代理关爱、联动关爱、滚动关爱”等6种关爱模式,用爱心为“六失”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增添亮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自信阳光拥抱明天。如宝盖镇宝源社区的杨舒薇4岁时父母离异、6岁时成为孤儿,通过精准、跟踪关爱和她自强自立,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18年被授予福建省“最美学生”,2019年获评“全国最美学生”。目前,全市关工委有630多位“五老”、志愿者与267名“六失”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
创建“未保联盟”,编织青少年健康成长“安全网”。石狮市关工委与市检察院、教育局、司法局等十二个部门、单位联合组建“未成年人保护联盟”,通过部门联动、联合、协作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讲、安全检查、校园巡查等系列举措,积极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武韬、刘峰岩、闵振环等老领导先后莅临调研,对石狮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帮教转化工作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凝聚社会爱心,拓宽“六失”关爱帮扶渠道。石狮市关工委组织“五老”进企业、走店铺、访乡贤,多方募集500万元资金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关心下一代基金”。十八年来,市关工委单独、联合、配合市慈善总会、市总工会等部门共发放助学金2000多万元,资助1890多名困难贫困大学生圆就大学梦,已有几百名受助大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创新帮教转化,点亮浪子回头的“光明灯”。石狮市关工委积极探索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权帮教转化工作。20多位“五老”受聘为市检察院、市法院的“合适成年人”,在讯问、庭审涉罪未成年人时代行使监护人权利,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五年来,市关工委“五老”参与检察院讯问涉罪未成年人80多人次、代行监护人参加庭审未成年人59人次,帮教涉罪较轻的183名未成年人实现附条件不捕、不诉;建议法院适用缓刑7人,推荐入学45人,介绍就业53人,让真心悔改的失足未成年人不留“千古恨”。
五、助航成长,让“新石狮人子女”共享关爱阳光
石狮市关工委积极推动在民营企业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指导企业关工委举办“外来工子女夏令营”,让来石狮度假的“小候鸟”快乐成长。联合市总工会、教育局、团市委连续十三年举办“百名优秀新石狮人子女(即外来工子女)”评选表彰活动。1300名来自四川、贵州、安徽、江西等20多个省(自治区)的优秀“新石狮人子女”受到表彰。他们在石狮与本地户籍的孩子一样,共沐党和政府关爱的阳光,同享石狮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阵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校外活动“品牌课堂”
“周末、节假日,青少年要到哪里活动?怎么样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课外活动阵地?”石狮市关工委在全省率先探索创办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为青少年量身打造业余学习“好课堂”,文体活动“好场所”,宣传教育“好阵地”。目前,石狮已形成由154个市、镇(街道)、村级(社区)及民营企业活动点组成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阵地“三级网络”。指导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结合地域人文特色、乡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书画兴趣培训、球类比赛、南音演唱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如祥芝镇自编自演的舞蹈《“海丝”闽南风》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少儿音乐舞蹈汇演”,声名远播;灵秀镇古洋村关工委创新编排的古筝弹唱、南音演唱等闽南文化节目,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及《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记者报道称“古洋村的孩子有梦、有爱、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