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洪森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2年11月17日  来源:
摘要:苗洪森退休后,2006年返回他热爱的家乡济源,被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聘为特聘教授。多年来,他广泛地向青少年和全社会传颂红色经典,积极传播正能量,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河

苗洪森退休后,2006年返回他热爱的家乡济源,被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聘为特聘教授。多年来,他广泛地向青少年和全社会传颂红色经典,积极传播正能量,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河南省学雷锋活动“身边的榜样”、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济源市第二届十大道德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

一、热情育人,爱生如亲是他的精神

他把学生当亲人,心里装着学生,感情连着学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爷爷教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他经过认真分析,承认差异,区别对待,因人施教,用不同的态度影响他们。08级学生肖凯说,“苗老师平时和我们聊天,谈心,走路,吃饭都像在讲课;树荫下,马路边,广场上,餐厅里都像是课堂,文明礼仪、演讲朗诵、文章写作、交流沟通等都是他讲的内容,我们受益匪浅。”

他特别注重教导学生要“完成学业、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激励学生。“素质决定命运,成功在于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属于你!”这是在河南电视台九频道做记者的04级毕业生王源磊至今保存着当年苗老师赠送他的那张卡片。淡绿色的卡片,很温馨,除了那几句赠语,还有一枝朝气蓬勃的嫩芽。这是苗老师和学生们联系的电话卡片,总共有数十种,他先后发放了数千张,学生们说这是鼓励卡、连心卡、关爱卡……这些简单的卡片,倾注了苗洪森对学生无限的爱,带给了学生无限温馨和满满希望。

二、刻苦认真,敬业奉献是他的态度

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系部语言艺术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学校学生基础差、语言功底薄弱和进取心不足等问题后,在学院支持下,成立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朗诵艺术团”。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他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在世纪广场带着一百多名学生进行晨练,学生们一组一组地练习,他一遍一遍地教,一个一个学生指点。10多年来,苗洪森没耽误过一天,没有要过一分钱的报酬,他的团队成了世纪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朗诵艺术团”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学生。

“周末小舞台”,是他创建的一个大学生文化活动品牌。主要利用周末时间,结合学院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定期组织以弘扬传统、传承经典为主的文艺演出活动。多年来,他创设的“周末小舞台”以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独有的育人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学生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周末小舞台已演出62期,节目总数1000多个(次),其中原创节目70多个(次),20多个学生社团参加过演出和服务,参演学生2000多名,观众达20000多人次,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2012年,“周末小舞台”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思政品牌”,同年《河南日报》以“周末小舞台,人生大天地”又对周末小舞台活动发表了长篇报道。

三、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是他的志愿

多年来,苗老师把群众的需要当作自己的事情,他把语言培训表演从高校扩展到社会,先后在机关、学校、企业、农村讲党课、参加道德讲堂、做演讲朗诵等150多场。为了弘扬朗诵艺术和文学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4年他又创建了“洪森诵读”沙龙志愿服务站。这是一个群众性文化诵读活动平台,每周一次,现已举办“洪森诵读”沙龙近300期,先后有3万人次来这里学习经典,交流沟通,展示风采,传承文明。

每周六,他带领诵友们一起诵读经典,弘扬正能量。多年来,他组织诵友国旗下诵读200余次,参加广场、剧场、机关以及郑州、洛阳等地演出120多场,观众总人数达十余万人次。2019年,他带领学生们参加了在王屋山举办的中国关工委“腾飞中国 辉煌70年”爱国主义教育百场巡讲河南启动仪式。2021年,他带领“洪森诵读”团举办了“在鲜红的党旗下”红色故事诵读会,先后为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义务演出达三十余场。诵友们称他是一位王屋山下走出的“诵读愚公”!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