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德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2年11月17日  来源:
摘要:俞明德,男,193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温岭,温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

俞明德,男,193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温岭,温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者、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浙江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省“最美老干部”等荣誉。

在全国少先队系统,俞明德这个名字几乎不用加什么前缀,他漫长的工作经历就是最好的名片。如今已是九旬高龄的俞明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位从事少先队工作长达70余年,并且现在仍活跃在少先队辅导工作一线的“王牌”辅导员。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事迹多次见诸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老年报、央视三套、浙江新闻联播、新华社客户端等媒体。

2021年1月29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俞老精神可嘉,为关心教育下一代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值得学习提倡。

一句嘱托,他用一生光阴去实现

1949年5月,18岁的俞明德当上人民教师,同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任命为少年儿童委员。1950年1月,在俞明德的带领下,正式成立了温岭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温岭县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大队部,他也成为温岭首位“少年儿童队辅导员”。

在那个年代,担任少年儿童队辅导员不仅困难重重,甚至还有生命危险。解放初期,沿海地区时有特务土匪绑架杀害教师,还四处造谣说组织少年儿童队是为解放舟山群岛“挡子弹”用的。所以刚开始家长也不理解,以为俞明德是骗小朋友去做炮灰,俞明德挨家挨户去动员,去说服家长,让孩子加入到儿童队里来。

由于条件艰苦,孩子们的第一条红领巾,是用一块旧红布撕成小布条做成的,但就是这样一块红布条,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也在俞明德身上系了一辈子,成了他矢志不渝的初心。白天,俞明德给孩子们上课,晚上组织少年儿童站岗放哨,唱《解放区的天》等革命歌曲……在俞明德的带领下,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员数从20多人逐渐发展到160多人。

1955年9月,因为工作表现出色,24岁的俞明德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在宴会上看到俞明德带着红领巾,亲切地对他说:“你是辅导员的代表,回去后要努力工作,培养教育好下一代。”

这条红领巾在俞明德的抽屉里珍藏了半个多世纪,这句话也在俞明德心里记了一辈子。90岁高龄,72年红领巾事业,这样“择一事,终一生”初心不改的信念,在中国共青团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2019年12月,以俞明德为人物原型的原创舞台剧《永不褪色的红领巾》在温岭演出,它淋漓诠释了俞老“择一事,终一生”的追梦精神。

因为热爱,他可以忘记年龄永远年轻

1991年10月,俞明德从温岭市实验小学书记、校长岗位退休后,仍在继续少先队事业。2001年,温岭市委、市政府聘请俞明德为温岭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如今90岁的俞明德,是温岭最“潮”的爷爷。他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坚持让关心下一代事业与时俱进。

他把《中国少年报》奖励他的摩托车,换成了摄像机,又自掏腰包买了一部照相机。从此校园里的活动现场总会出现一位“白发”记者。为了更好地记录和宣传活动,70多岁的俞明德突然提出想学电脑,便用“少先队特出贡献奖”的奖金买了一台。这件事说来简单,可对于一位高龄老人来说实在困难,需要花费比一般人多几倍的时间。刚开始,他连简单的开关机操作也搞不清楚,后来,拼音打字分不清平翘舌音也经常让他乱成一锅粥。但他有股韧劲,为了学会电脑,俞明德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电脑班,一年里前前后后请教了20多位老师,不但学会打字、发邮件,还学会了视频剪辑。他的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各种电脑操作的步骤,这些是他对付电脑操作的笨办法。

由于眼睛老花,他得把字体放到最大,就算如此也要贴着电脑屏幕才能勉强看清,一篇300字的通讯稿,一个拼音一个拼音敲需要一个多小时,一段5分钟的视频,需要先借助笔记本记录秒数位置再花上一整晚剪辑。他的文稿、视频常常要到深夜才能编辑完成,然后发往各家报刊杂志投稿邮箱,最多的一年,他在全国、省、市报刊发了346篇稿子,平均每天一篇。有时为了争时间,连午睡也放弃了,他说:“人家是‘笨鸟先飞’,我‘老鸟’更要先飞。”现在,俞明德家的橱窗里,还整整齐齐地摆着一排使用过的照相机,这不仅是相机的发展史,更是一名老党员不断进取的学习史。

近年来短视频火爆,他也决定与时俱进,2021年春节前,俞老的抖音号“90后老俞”开通了,他又有了新事情要忙了。

每个孩子,都是他心头炽热的爱

俞明德关心每一位“红领巾”,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

2005年5月,在台州市第三次少代会代表欢送仪式上,俞明德发现了一名面黄肌瘦、个子矮小的小代表。她叫代楠,是当时温岭城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代楠是四川人,跟着卖气球和擦皮鞋的父母为生,生活非常拮据。见代楠衣服破旧,俞明德当即跑到购物中心买来了一套新衣服,并和代楠结对,为她家排忧解难。拿出7500元的积蓄借给代楠父母做生意,逢年过节给代楠家送去粽子、糕点等食品。在俞明德的关心辅导下,代楠中考成绩优异,但是因户口问题无法在温岭就读高中,俞老就帮她四处联系,最后她被之江中学录取,校方为她免去多项费用。代楠的母亲生病,俞明德热心帮助,还屡次送去营养品。如今代楠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一家人把俞老当成了自家的亲人。

为了改善教学环境,俞明德曾到县教育局硬“要”了一个篮球架,让孩子们有了像样的体育课;下雨天,他花了半个多月工资买雨衣,让孩子们穿上回家;遇到家境贫寒的孩子,他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具,还帮助其家人找工作……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帮助过的孩子也数不胜数。

2014年夏天,俞明德带领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参观,一位执勤的解放军战土微笑着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腼腆地问:“俞老师,您还认识我吗?”俞明德诧异地摇摇头。解放军战土说:“俞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当年是您亲手为我戴上红领巾的,如今我成了国旗班的一员。”看着眼前这位高大帅气的解放军战土,俞明德无比欣喜。

如今在温岭的街头巷尾,走几步就能遇到一个学生,一句“俞老师”浸满的是难以言表的真情。他们中有和俞明德一样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正在各行各业扛大梁的主力军,还有不少仍是在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听着俞明德讲的故事,参与俞明德组织的活动,学习俞明德传播的少先队精神成长起来的。72个春夏秋冬里,俞明德早已成为几代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示范引领,为祖国培育更加出彩的明天

80年代,俞明德首创温岭少先队特色品牌“海洋生物博物馆”,为少先队特色阵地建设开创了先河;90年代,他突破中学少先队薄弱环节,在温岭新河中学召开全省“少年团校”现场会;2008年,全国首个县级红领巾博物馆在温岭市少年宫开馆;2015年,俞明德即使早已退休了,他仍然奔波在关心下一代的最前线,成立了“俞明德工作室”。

建立工作室以来,俞明德从过去的“单枪匹马”变成了工作室“协同作战”,先后吸收了三批“五老”人员,从首批5位扩大到现在的18位。在俞明德的带领下,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凝聚力明显提升,开展的各类活动受到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欢迎和好评。2020年12月11日,温岭市首个社区少先队组织——温岭市太平街道锦园社区少先队成立,俞明德工作室受聘为顾问单位。

他传承引领了一批少先队辅导员。创新“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工作者,让星星火炬的光芒代代传承。6人获得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称号、8人市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完成省少先队课题3项、市级少先队课题3项,9篇少先队论文、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4人获得台州市辅导员技能争章活动金奖。

他教育培养了一批青少年。他曾说,“我一直谨记党的教导,注重言传身教,指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1年的3月1日,又一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天三场活动,满满当当地排在俞明德的行事历上:上午,到横峰小学讲“三牛精神”;市实验小学“开学第一课”,要带领工作室“五老”每个人讲一个党的故事;下午温峤二小开学典礼讲话。

“这辈子,我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少先队工作。七十多年了,无数次有人劝我,该歇歇了,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我最喜欢孩子们喊我一声‘俞爷爷’,这比拿什么奖都开心。”这就是俞明德——一名“五老”最质朴的心声。

初心即是归心,由青丝到白发,由弱冠至耄耋,他依然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快乐着,他的满头银丝和鲜艳的红领巾相映成辉。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