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2年11月17日  来源:
摘要:赵明才同志1936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3月参军入伍,是雷锋生前战友。1990年6月从南京市溧水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岗位退休后,任南京

赵明才同志1936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3月参军入伍,是雷锋生前战友。1990年6月从南京市溧水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岗位退休后,任南京市溧水县关工委副主任。几十年来,赵明才长期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学雷锋、做雷锋,用实践行动践行“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的誓言,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等荣誉称号。

“做党的忠实儿子”

1960年11月,赵明才作为沈阳军区工兵七团排长、先进基层干部代表,与工兵十团优秀战士代表雷锋一同出席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的连队政治工作会议,并双双被树为“基层标兵”。会议期间他们同住一个房间,一起谈学习、谈工作、谈理想;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成为亲密战友,结下深厚情谊,并相约“做党的忠实儿子,以优异成绩到北京向党汇报,去见毛主席”。

1962年8月,雷锋不幸因公殉职。赵明才作为雷锋生前战友代表,参加了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并在雷锋墓前立下誓言:“活着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人,一辈子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实践雷锋精神。”

在离开雷锋的岁月里,赵明才先后从东北调到西南,从国内转战越南、老挝抗美作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授予“学雷锋标兵”“优秀干部”“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30余次,获得了越南和老挝政府颁发的奖状、奖章。1968年,赵明才作为作战部队英模、功臣代表回国进京,出席了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实现了雷锋生前与他共同许下的“做党的忠实儿子”的心愿。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81年,赵明才任南京溧水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带领和团结干部战士,以雷锋为榜样,积极工作、拼搏创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和地方党委政府表彰,他个人被授予“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

在用雷锋精神教育别人的同时,赵明才也不断激励着自己。他带领县武警中队战士,组成“学雷锋帮扶小组”,六年如一日精心护理两位4个儿女在国外、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教师夫妇,被称赞为“老雷锋带领新雷锋,新人新风层出不穷”。他倾注满腔热血关心关爱曾经失足的青年张某,主动与张某结成对子,千方百计为张某介绍工作、申请住房,使张某走上正道。赵明才学累计捐款50万余元,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2021年4月12日,85岁高龄的赵明才来到溧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所在党支部交纳了一笔1万元的特殊党费。他说,是党把他救出火坑、脱离苦海,又是党哺育他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在党百年华诞之际,他与老伴共同决定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就是知党爱党,知恩感恩报党恩。

“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赵明才退休后,不少人竞相登门出高薪请他“出山”当经济顾问。他想,职务可到头,奉献无尽头;人虽退休,但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能退。拒绝了高薪后,他上任溧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南京市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成员,180多所大中小学校外辅导员,80多家机关企业及部队基层单位思想教育顾问,全国学雷锋“两会”顾问、全国学雷锋讲师团成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把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作为退休后的职责。他结合雷锋成长经历和学雷锋体会,融入当代青少年思想实际,他编写文明、爱国、敬业、诚信等宣讲稿80余万字,在全国20多个省市作报告3600余场,听众达190余万人次。

赵明才自身要求很严,作报告时不拿稿、不喝水、不坐凳;外出作报告不要接送、不要吃请、不要报酬。每年还拿出自己近三分之一的工资给孩子们写信、打电话、寄书和开支差旅费。他生活上省吃俭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支出却慷慨大方,先后自费购买《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和其它政治书籍9千余册,雷锋照片5万余张,雷锋纪念章5千余枚,书画作品400余幅,印发讲稿和论文4万余份赠予青少年,给学生和军人回信6千余封。他的家被誉为“家庭雷锋文化馆”,每年在家听他讲雷锋故事的青少年有1500多人次。

许多学校和单位纷纷向赵明才赠送“雷锋的挚友,活着的雷锋”“青年知音,雷锋楷模”“学习雷锋的模范”“实践共产党员誓言的典范”等挂匾和锦旗。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给他信中写道,“您数十年矢志学雷锋,做党和人民的儿子,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作为一个老兵,深深为之感动,特向您致以崇髙的敬意。”

今年,赵明才86岁,曾四次负伤,动过三次大手术,卸掉了胆、肾等身体重要“零件”。他说,“我信心满满,争取活到100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雷锋精神种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