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为犁育新苗
兵地携手传薪火 立德树人固边疆
近5年来,在兵团党委的支持和中国关工委的指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以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兵团《实施意见》为抓手,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强化“党建带关建”,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兵团党委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健全“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聚力的良好局面。
一是高位谋划推动。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分管领导担任关工委主任牵头抓总。兵团党委办公厅、兵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顶层设计。各级党委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压实“党建带关建”主体责任。二是配强领导班子。兵团党委选优配强兵团关工委领导班子,精选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厅局级退休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数量也由原来的2名增加至7名。师市、院(校)关工委主任全部由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并推行“双常务”机制,由老干部局局长和老同志共同担任,9个师市、院(校)实现厅级退休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各级关工委领导力量明显加强。三是创新制度机制。各级党委老干部门将关工委工作与老干部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探索推行关心下一代工作与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机制,大力推动关工委与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61.3%。将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内容,作为离退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拓宽“党建带关建”实践路径。
聚焦立德树人,各项工作富有成效。兵团关工委从兵团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各项活动亮点纷呈。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兵团精神。自觉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兵团事业新人”主题活动。依托兵团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聆听老军垦讲述党史和兵团故事,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研学实践,并举办“红色小小讲解员”大赛。5年来,各级关工委累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9700场次,使红色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有效引导青少年争做爱国爱疆爱兵团的戍边新人。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工作全过程,以青少年“筑基”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大讲堂”“大手拉小手·同心话团结”等活动,组织“五老”向各族青少年传授书法、绘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年来,累计开展宣传宣讲和实践活动5800场次,不断增强各族青少年“五个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三是精准关爱帮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并重。积极争取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支持,推动“健康童乐园”和“少年硅谷”项目在南疆师市落地。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基层“五老”骨干的专业化水平。聚焦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助学筑梦”活动,5年累计为8200余名困难青少年送去关爱。聚焦法治教育,组织“五老”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9400场次,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四是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五老”结对新职工行动。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组织他们与新职工结对子,通过思想上“传”、经验上“帮”、生活上“带”,帮助新职工稳得住、留得下。5年来,累计结对4.2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讲座2700场次,坚定了新职工扎根新疆、扎根兵团的信心。
夯实基层基础,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牢固树立强基固本导向,关工委的组织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扩大组织网络。持续巩固拓展关工委组织体系,实现团场(镇)、街道关工委组织全覆盖。联合兵团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工商联印发通知,推动50家国有企业组建关工委。目前,全兵团共建有关工委组织1446个,组织网络进一步夯实。二是壮大“五老”队伍。采取组织发动、典型带动等方式,动员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目前全兵团共有“五老”2万余人,组建“五老”团(组)607个。兵师两级将“五老”培训纳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累计培训2.6万名“五老”。选树先进典型,表彰兵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60名,推出兵团“最美五老”10名,“五老”队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弘扬务实作风。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为目标,每年一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兵团关心下一代工作与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上交流,为全国提供了兵团经验。聚焦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兵团《实施意见》,连续两年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动兵团各级关工委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重点、激发活力。四是打造精品特色。大力支持“五老”工作室建设,使之成为关爱青少年的主阵地。5年,累计争取专项资金590万元支持建设,创建兵团级工作室59个,带动各级创建324个。涌现出“老校长工作室”“梅现宇好人工作室”“编外爷爷(奶奶)工作室”等特色品牌,其中“老校长工作室”入选2024年全国“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关心下一代工作质效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