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工作综述之四: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9月12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家庭教育促进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2019年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五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家庭教育促进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2019年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发动广大“五老”言传身教带头搞好家庭建设,涵养好家风、宣扬好家训、传承好家规,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并与全国妇联、教育部、最高检等部门助力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

20250912_100820_000.jpg

组织广大“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

各地深入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教、家风、家训,通过开展“好家风、我行动”“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等活动,组织广大“五老”带头晒家规、立家训、传家风,涵养孝老爱亲家庭文化,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开展以“中华好家风”为主题的第29届“中华魂”读书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引导广大家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江西开展“树家风、育新人”主题活动,推广“宣传、商讨、认领、悬挂、回访”五步工作法,帮助12.5万余户结对家庭确立新时代家风。辽宁推广“公益二代学雷锋”“老中青三代学雷锋”等做法,使学雷锋活动向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辽河油田打造“好爸爸好妈妈”演讲比赛品牌,230余篇获奖文章汇编发布。

开展“五老”家庭教育宣讲,强化家长主体责任

20250912_100820_001.jpg

各地关工委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服务平台,打造家庭教育讲师团(宣讲团),普遍开展了“家长公开课”“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家教大讲堂”等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和系列讲座活动,组织有家庭教育专业特长的“五老”和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进家长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家庭教育科学方法,强化家长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江苏还举办了全省关工委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家社协同育人”培训班,提高协同育人能力本领。海南持续擦亮“半月一讲”“新生家长第一课”等家庭教育品牌,持续助力校家社联动。湖南岳阳联合市文明办等部门,创新提出“四莫让、五带头、六坚持”家庭教育理念,通过举办启动仪式、印发《倡议书》、制定《责任清单》、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宣传表彰等,潜移默化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育人理念。长沙开福区关工委副主任邓学东打造首个家庭隔代教育服务中心,组织编印“隔代教育36计”,让老人快速掌握科学带孙方法。浙江编辑《祖辈的智慧》隔代教育指导手册,推动科学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五年来,73万名“五老”参与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家长学校、网络课堂作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72.2万场,参加学习家长9958万人次,编著家庭教育书籍教材1.6万种。

20250912_100820_002.jpg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阵地建设

家长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全国关工委系统建成家长学校17.6万所,网上家长学校5.3万所。中国关工委指导推出“家长学校开学周”线上主题教育活动,1800万人次在“学习强国”平台参加了学习。自2015年起,持续实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和“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公益项目,推动党政部门、教育系统、妇联、家庭、社会通力合作,探索推出家长“持证上岗”、家庭教育工作与文明城市建设和教育改革有机融合等创新举措,为党委、政府建立健全家校社共育机制当好参谋助手。目前,规范化家长学校项目已经覆盖14个省区市,实践区发展至200余个,服务1600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惠及近850万家庭,“家校社共育”实践区项目已建立37个,覆盖135个县市区。广东制定《关于促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助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北京全市建立12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并制定了《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管理办法》,强化经费保障,开展讲座、咨询活动2400多场,服务学生和家长近10万人次。西安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15个,试点单位178家,全市已基本形成自上而下的关工委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家庭教育

20250912_100820_003.jpg

注重充分发挥“五老”亲情优势和时空优势,组织广大“五老”通过“一对一”“多对一”方式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五失”(失学、失业、失亲、失足、失管)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等结对帮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个性化服务,目前全国参与结对关爱“五老”90万人,结成关爱对子190万对。各地关工委还注重加强特殊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重庆持续开展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3万名“五老”结对帮扶6.3万余人次青少年,帮扶资金8800余万元。贵州持续开展家长“尽责优教”讲堂品牌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培训,受教育人数达217万人次。新疆通过“资金帮扶+心理疏导+能力培养”构建三维帮扶模型,募集助学资金近19827万元,结成帮扶对子10万余个,帮扶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28.7万余人。伊犁霍城县关工委主任古力加汗·阿斯木通过“个案分析+政策宣讲+心理疏导+包联解决+跟踪落实”一条龙服务,教育引导81名“问题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各地还注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五年来,全国有24.9万名“五老”参与心理咨询服务,服务青少年936万人次。

搭建平台,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1.jpg

中国关工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连续发布4本《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开展大型社会调查,每年发布我国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专题报告。举办“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凝聚部分省市关工委代表和来自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专家学者、慈善组织代表围绕“增进心灵契合基础,推进家园共育协作”“弘扬中华文化 传颂家教诗词”等主题加强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交流,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举办家长大会,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各地也高度重视家校社机制建设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四川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相关立法建议被吸纳进《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江苏聚焦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进万户”专项调研,入户调研2.2万多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4500多个,发放资助资金1400多万元,结对共建4700多个家庭,形成调研报告190多篇。陕西与省决咨委牵头组建联合调研组,抽调多部门专业人员,历时5个多月,深入30多个省级单位、7所高校、10个市及61个县(区),对26.36万名学生、9.73万名家长、6951名教师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摸清全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整理编撰16余万字典型材料,并组织专家编写心理健康科普读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山西开展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实验研究,选聘专家、专题培训、指导实验,总结推出一批典型经验。新疆成立“新疆青少年研究中心”,并举办青少年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中国关工委还积极助力健全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与全国妇联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配合最高检和全国妇联,对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印发指导意见,与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召开家庭教育促进法工作部署会,与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有力推动和指导了地方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关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深化“‘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1990-202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