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董维仁
(2018年5月16日)
同志们,老师、同学们:
五月的长春,春末夏初,万物增新。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磅礴力量,以奋斗的姿态加快推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时代传习所”青年传习组成立大会,创新平台和载体,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最新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十分重要,也很有意义。
“传习所”在吉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基层,吉林借着“传习所”的历史渊源,于2017年11月开始建立“新时代传习所”,其突出“五传五有”,即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人管理、有活动内容、有鲜明主题、有制度机制,全省打一个标识。“新时代传习所”像雨后春笋一般相继在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等建立起来,现已覆盖全省9300多个行政村和1400多个城镇社区,实现了省内全覆盖。并以此为平台在全省开展了“千人万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活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等中直媒体多次报道。“新时代传习所”现已成为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重要阵地和平台,成为全国品牌。
今天,长春中医药大党委结合学校实际,在原有的“新时代传习所”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深化、整合、提升,动员广大干部、青年教师(辅导员)和青年学生组建成立“青年传习组”,这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是对学校启动实施的“杏林青马工程”的又一次深化和提升。同时,它也彰显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更为全省高校推进做好“新时代传习所”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是要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加强青年传习组建设。“新时代传习所”设计的初衷是传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促使其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入脑入心,固化于心,践之以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有计划地结合实际,丰富其教育的内容,拓展其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但坚持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底线不可突破,丝毫不可动摇,而要围绕这一主线不断地丰富、深化和拓展,特别是要想尽办法向民众和师生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讲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飞跃,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讲清这一光辉思想的创立者是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高度认可和衷心拥戴的坚强核心的掌舵领航,我们才迎来了新思想,实现了新变革,进入了新时代;讲清在当代中国,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要创新方式,注重话语体系转换,力求工作实效。“新时代传习所”建设视成效为生命。青年传习组除要做好校内传习外,更重要的是要走出校门,要到更广泛的天地间,向基层民众开展宣传。民众的接受方式、接受习惯各具差异。其间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话语体系转换,具体实践中必须立足受教育教育者的文化程度和现实需求,要善于通过列举鲜活的事例、运用对比讲解等方式,将生涩难懂的语言转换为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转换成清晰明白的语言,把自己明白的语言转换成大家明白的语言,打破传统、枯燥的“理论说教”,将之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语言”,让百姓在听懂、接纳中去认同、形成共识,尽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实效,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
三是要注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更多的高校大胆创新,积极作为。近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实施了“杏林青马工程”,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今天又创新方式,成立了“新时代传习所”青年传习组,应该说也是为全省各高校深入推进传习所建设开了好头,做出了示范,发挥了表率。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要注重总结经验,凝炼特色,揭示和推广其间的工作规律,以辐射、示范和引领更多的高校加强“新时代传习所”建设,积极作为,将我省的高校优势资源与服务基层、满足百姓现实需求相对接,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力量、加快发展相结合,凝聚形成推进吉林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的滚滚洪流。吉林省委宣传部将组织力量,会同各大媒体加大对这一活动项目的跟踪宣传、理论与实践研究力度,扩大其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新时代传习所”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最后,祝长春中医药大学事业蒸蒸日上,再创新辉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