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不忘初心抓关爱 党建统领促推进——黔西南州关工委“四抓四助”着力推进“党建带关建”工作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3月15日  来源: 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省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强化关爱,围绕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省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强化关爱,围绕中心、紧扣主题,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以党建为统领,立足“四抓四助”措施,着力推进关工委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抓机制保障,助推“联动共建”

为切实加强党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不断推动关工委建立健全高效常态的关爱、教育、服务青少年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了“联动共建”工作的落实。一是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建带动关工委工作联动共建”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联动共建”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内容形式及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全州各级党委及关工委要将关工委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不断丰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涵,建立健全“联动共建”的联席会议制度、责任体系、工作体系、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确保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抓紧抓好抓实关工委工作,使“联动共建”工作实现双赢。二是出台了《关于在全州开展“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意见》、《关于“五好”关工委考核评分标准的通知》,指导基层关工委把“五好”创建活动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了“联动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2015年,黔西南州关工委对推进“联动共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每个县(市、区)打造3-5个示范点,每年召开一次全州“联动共建”暨“五好”基层关工委现场推进会,每次覆盖三个县,连续三年全覆盖。同年11月,在兴义召开了全州“联动共建”暨“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了兴义、兴仁、安龙三县(市)6个示范点,总结交流了各县(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效推进了“联动共建”暨“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深入开展。2016年11月份,在贞丰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总结和交流成功验,安排部署下一年度的“联动共建”暨“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三是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四纳入”、“两列入”、“四统一”的要求,认真抓好关工委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州“党建带关建”工作全面覆盖率基本达到了100%。

抓活动载体,助推“联动共建”

近年来,黔西南州各级关工委按照省关工委要求,以“联动共建”工作为抓手,不断突出活动载体,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开展。一是以“五好”创建为载体,强化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全州各级关工委不断完善了基层骨干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组织,为开展基层关工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全州已建立关工委组织2565个,其中,开展“五好”创建达标的基层关工委1690个,“五好”率达66%。全州2565个基层关工委组织共吸纳各条战线“五老”人员近10000名,为开展基层关工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障。二是以脱贫攻坚工作为载体,激活基层关工委正能量。2015年以来,全州各级关工委的老干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积极参加“老干返乡·助力小康”工程, 100余名县级以上的关工委老干部返乡担任“第一书记”“名誉书记”“民意调查·精准扶贫”顾问等,组成了一支特殊的“脱贫攻坚老干部先锋团”。84岁的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州关工委顾问李昌琪,亲自动员8名老同志和他一道,到晴隆县长流乡参与精准扶贫,短短一年时间,共协调项目10个,资金3亿多元,并承诺:5年时间长流不脱贫,我们决不撤回!老干部返乡参与扶贫,得到了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永春的批示肯定。三是以同步小康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五老”人员结对帮扶活动。为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全州同步小康建设中的作用,出台了《关于在全州开展“五老”人员就地就近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结对活动的通知》,鼓励和支持“五老”人员就地就近与驻村工作组结对,积极配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五老”人员在积极参与驻村工作组开展同步小康创建的同时,还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仅2016年,全州已有343名“五老”人员与695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结对,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0多件,协调项目资金700余万元;3000余名“五老”人员与5000余名留守儿童结对,为他们捐赠款物价值100余万元,举办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培训班113余期,培训19000余人次。

抓“关教”工程,助推“联动共建”

在开展“联动共建”工作中,全州各级关工委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主题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深入开展教育与关爱活动,推动了关爱和教教育工作的落实。一是切实深化“导向工程”。认真组织开展了“祖国好、家乡美”、“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州共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700000余人(次)。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州教育系统关工委、兴仁县教育局关工委、兴义市教育局关工委、册亨县教育局关工委、望谟县教育局关工委等五个单位曾获全州“先进集体”表彰。二是深入推进“法教工程”。充分发挥“五老”在威望、时空、亲情等方面的优势,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对“刑释解教”青少年进行跟踪帮扶。近年来,全州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受教育师生180000余人(次);开展法制教育4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450000人(次)。由于措施有力、亮点突出、成效明显,2016年分别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批示

抓工作创新,助推“联动共建”

在开展“联动共建”工作中,全州各级关工委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狠抓工作创新,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着力推动工作载体创新。围绕当前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实际,在省关工委的大力指导下,探索开展了“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创建活动,得到了省关工委、中国关工委的肯定,并得到了省委原书记赵克志、原省长陈敏尔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孙永春同志的重要批示,并列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文件、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巩固提升“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成果,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创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活动的实施方案》,强力推动创建工作有效开展。同时,结合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在全州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普遍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动员民族地区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老艺人和退休老教师,在青少年中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传承创新,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二是着力推动工作平台创新。针对部分地区生产发展相对滞后,科技种养水平低,广大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困难的实际,积极搭建“科技关爱”平台,以开展科普宣传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为抓手,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整合部门项目、信息、资金、技术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普及和帮扶力度。今年,按照共同搭台,共同唱戏,共同培训,各记其功的原则,2016年,州关工委积极协调州农委资金7万元、州老科协资金4万元,支持兴义、兴仁、安龙、普安、晴隆等县(市)关工委开展科技培训,为他们解决了培训经费困难问题。同年9月5日至8日,争取省关工委的支持,州关工委成功举办了农村青年蔬菜技术培训班,来自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及黔西南州各县(市)、义龙试验区共202名农村青年蔬菜种植专业户、农村青年科技二传手、致富带头人参加了培训,其中我州共160余人参加了培训。2011年以来,全州各级关工委先后举办种草养羊、茶叶生产加工、金银花种植、早熟蔬菜栽培等专题培训620期(次),培训青年农民160000余人(次),100000余人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三是着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结合新常态下关工委工作实际,各级关工委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关工委组织积极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全州各级关工委建立健全了“党建带关建联动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1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检查和总结“党建带关建”工作;贞丰等县关工委探索建立“村企共建”关工委组织,有效整合资源,加强村级关工委组织建设,又为关工委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贞丰县教育局关工委搭建新“五老”平台,探索实践“离退休党组织+教师离退休协会+教育关工委”三联动管理,提升了关工委服务效能;望谟等县探索建立“村校合一”关工委组织,有效地融合了村级关工委的“威望”、“亲情”优势和学校关工委的“组织”、“教育”功能;兴义市敬南镇关工委通过贷款入股村级企业,参与收入分红,解决了空壳村关工委活动经费困难问题。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