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三链融合 铸魂育人——山东省东营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实践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8月07日  来源: “山东关爱”公众号
摘要:山东省东营市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油地融合特色与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构建“思想引领链、场景贯通

山东省东营市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油地融合特色与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构建“思想引领链、场景贯通链、品牌赋能链”三链融合工作体系,强化政治担当、深耕育人场景、提升载体效能,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1.构建思想引领链

高站位把牢育人方向

一是深学细研把方向。组织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通过专家导学、案例研讨等形式精准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任务、实践要求和目标导向,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谋在高处,落在实处。二是机制创新聚合力。深化“市关工委布局—区关工委定标—镇街关工委推进—社区(村)关工委落地”的四级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压实工作链条。加强与宣传、教育等部门的联动协调,推动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实现资源整合率达90%。三是“五老”宣讲强示范。动态调整充实“五老”宣讲队伍,新补充宣讲团成员186人,组织专题培训4期,重点提升“五老”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把握能力和宣讲水平。组建18支党史宣讲队伍,深入社区,走近青少年,用青少年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党的声音,形成“声声党音润心田”的生动局面。

1.jpg

2.构建场景贯通链

全维度激活红色课堂

一是抓实“五老”开学第一课。发挥油地“五老”的独特优势,针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群体,量身打造“开学第一课”,组织“五老”开展“我的油田奋斗史”“渤海垦荒记忆”“走进红色刘集”等主题宣讲143场,覆盖青少年1.2万余人,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树牢“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二是深耕学校思政主堂课。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主课堂,围绕本地红色资源开发11门“红色校本课程”,以系统化课程设置为青少年“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观看优秀思政课教学展示、开展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教学比武等活动,以赛促学、以学促教,切实提高思政教师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三是激活社区实践课。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抓手,把社区打造成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依托镇街社区 “假日爱心学校”“邻里党史小讲堂”等阵地,组织青少年参与红色主题手抄报创作、文化墙设计、社区志愿服务等,把党史教育融入社区生活场景,为青少年营造浸润式学习氛围,让红色基因在日常互动中自然传承。

2.jpg

3.构建品牌赋能链

新载体提升教育质效

一是“假日爱心学校”织密关爱网络。全市共创办特色“假日爱心学校”264所,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提供课业辅导、党史国史教育、传统文化浸润、法治宣传、安全防护、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服务,惠及青少年2.5万余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重点推动农村地区就近设点,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体,通过定制化服务方案,让青少年在假期中收获成长。二是“红色声场”传扬东营故事。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联合市委党史研究院、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关心下一代红色故事讲解比赛,发动青少年、“五老”志愿者、场馆讲解员广泛参与。围绕“老少同声赞七一 赓续荣光启新程”主题策划系列文艺演出,通过歌舞、朗诵、情景剧等形式,传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展现老少两代人同心向党的精神风貌。三是“研学矩阵”开辟互动场景。活化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场馆等资源,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打造“油城创业线”、“黄河抗战线”等16条研学路线。组织40余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沉浸式研学实践,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化感知。引导青少年走进乡村,开展党史宣传、“三下乡”等实践活动,让党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地”,切实增强党史教育的互动性与感染力。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