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武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武关联〔2023〕1号)》精神,切实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暑期学业压力与成长困惑,湖北省武汉市关工委于“爱心托管班”期间,组织心理健康关爱团深入社区托管点,开展“阳光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区行”公益课活动,为参加托管班的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免费送上系列心理健康公益课程。
1.遇见魔法 妙趣生花
7月15日,武汉市关工委“阳光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课”走进江岸区丹水池街道江北青少年空间“爱心托管班”,文豪老师化身“心灵魔术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随时随地,创造奇迹”的开心魔术课堂。
文老师以“大家猜猜我们手中有几个星星?”的互动提问开场。随后,“多变点数卡”魔术巧妙地利用视觉误差,“三绳奇术”引导孩子们打破惯性思维,而高潮环节“猜数字”魔术,文老师仅凭孩子对图片的简单回应便精准猜出纸上数字,更引得阵阵惊叹。
“一,二,三!”“欧耶!”课堂上,孩子们随着精彩表演不时高举双手、欢呼雀跃。这场别开生面的魔术课,不仅让孩子们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魔术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思维,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提升积极情绪体验,是一次寓教于乐的心灵旅程。
2.沟通技巧让你明白我的心
7月16日,市关工委“阳光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课”走进江汉区唐家墩街道站东社区青少年空间“爱心托管班”,邓专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主题为“沟通技巧让你明白我的心”的心理健康课程。
课程在欢快的破冰游戏《雨点声声响》中开启,学生们手脚并用,跟随口令专注地拍掌跺脚,小组PK整齐度,现场掌声笑声不断,有效活跃了氛围并锻炼了专注力与协调性。随后,邓老师通过提问“玩游戏开心吗?”引导学生思考情绪来源,进而引入“看见情绪”主题。学生们分组进行“性格雕像”角色扮演,模拟生气、指责、冷漠等不同社交场景,学习通过道歉、包容等积极方式回应他人情绪,并互换角色体验。
为加深对情绪的认知,邓老师还组织大家书写“情绪卡”(如开心、难过)并互相粘贴,直观地“看见”情绪。最后,学生们分组进行“沟通13张”扑克排序挑战,在互动、分享与帮助下共同完成任务,亲身体验了明白表达与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3.精彩的我
7月16日,市关工委“阳光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课”走进洪山区洪山街武昌府青少年空间“爱心托管班”,郑玉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主题为“精彩的我”的心理健康公益课。
课程在热闹的“团体放松操——天气预报”中拉开序幕,孩子们用动作表达对清凉的期盼,迅速活跃了现场气氛。随后,孩子们投入“画自己”的彩绘活动,专注描绘自我形象。在“用照镜子的方法找优点”环节,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对话与讨论,深入探索如何做好自己。
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踊跃发言,认识到自身的独特价值,一位学生分享道:“我懂得感恩、作业做得快、与同学关系好。”整堂课引导孩子们发现自我宝藏,增强自信与快乐。
4.让思维活跃起来
7月17日,市关工委“阳光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课”走进东湖风景区城乡办事处先锋社区青少年空间“爱心托管班”,石皓月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主题为“让思维活跃起来”的心理健康课程,引领孩子们开启思维训练之旅。
课程从趣味破冰“苹果可以怎么吃”的头脑风暴开始热身。随后,通过辨析“AI的强项和局限性”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思维力的重要与不可替代性。在“思维大比拼”环节,孩子们了解了不同思维类别,体验动脑乐趣并学习保持大脑最佳状态的方法。课程高潮是“发明创作分享会”,孩子们踊跃分享创意,点燃思想火花。
整堂课学生精神投入度高,热情参与,“我想到了!”“我来说!”等积极表达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自由表达与主动探究中感受思维乐趣,展现了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