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稚足踏禾传薪火,农耕文化润童心——四川省成都市关工委开展“乡村课堂进城市”系列活动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7月17日  来源: “成都关工委”公众号
摘要:近日,由四川省成都市关工委、锦江区关工委和郫都区关工委共同主办的“乡村课堂进城市”活动走进郫都区,80余名青少年在此踏上农耕文化体验之旅。这场沉浸式实践课,通过观察、体

20250717_102704_014.jpg

近日,由四川省成都市关工委、锦江区关工委和郫都区关工委共同主办的“乡村课堂进城市”活动走进郫都区,80余名青少年在此踏上农耕文化体验之旅。这场沉浸式实践课,通过观察、体验与感悟让孩子们在青苗沃土间触摸传统,在汗水中读懂劳动,让千年农耕文明的种子在童心深处扎根发芽。

上午九时,“农夫记忆”广场上,村民们带领孩子们跳起活力四射的《搏击操》,舒展的肢体与欢快的节奏碰撞出夏日的第一缕热情。这场热身不仅是运动,更像一场与土地的“初见礼”——用活力唤醒对自然的亲近感。

微信截图_20250717102733.png

随后,青少年们来到农耕博物馆广场,讲解员细细讲解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共生智慧:“从‘春分播种’到‘霜降收获’,每个节气都是祖先顺天时、理农活的千年指南。”孩子们近距离参观犁、耙、风谷机等农具,细细打量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在知识问答环节中,孩子们踊跃答题,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渐渐恍然大悟:“原来节气是观天察地的经验结晶,农具是巧借自然的发明创造,老祖宗‘顺应自然、勤于实践’的智慧,正是农耕文明代代相传的根脉。”

20250717_102704_015.jpg

离开农耕博物馆广场,青少年们投入到热闹的传统文化民俗实践活动中。舞龙时,孩子们从各自发力的混乱到配合默契的协调,读懂了“齐心者胜”的协作智慧;推鸡公车的趔趔趄趄与同伴相扶,让孩子们体会到“互助者暖”的人情温度;滚铁环时的技巧传授“像禾苗扎根般稳”,则悄悄种下“传帮带”的传承意识。这些看似简单的体验,实则是把传统文化里的团结、互助、传承等内核,化作可触可感的实践,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汗水中,接住祖辈传下来的精神密码。

微信截图_20250717102756.png

田间地头的实践课,是传统文化最生动的翻译器。孩子们跟着村民学做萝卜干,将腌好的金黄萝卜条完成了最后的装罐、搅拌,指尖咸香里,咂摸出“珍惜”的意义。寻鸡蛋时,孩子们纷纷猫着腰在草丛里摸索、寻找,有人因摸到带泥的鸡蛋笑出声,有人在反复扒寻中静了心,这才懂了“耐心”方能有获。

20250717_102704_016.jpg

水里摸鱼最是热闹,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踩进浅塘,水花伴着笑闹溅起。有的急着抓,鱼却从指缝溜了;有的和伙伴围个小圈慢慢收,看准了一把按住,欢呼漫过水面。在抓与放、忙与稳里,孩子们摸到了“齐心”与“顺势”的门道——就像庄稼要顺着节气长,做事既要齐心,更要懂得顺应规律、借势而为的智慧。

微信截图_20250717102811.png

土地用最实在的方式,把传统里的道理,变成了孩子们手里的温度、眼里的光。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说道:

“原来‘春分播种、霜降收获’不是随口说的老话,是老祖宗观天察地的大智慧,顺应自然才能有好收成。”

“团结不是口号,是你扶我一把、我教你一招,就像龙要跟着龙头走,大家心齐了才能把事做好。”

“原来劳动里藏着这么多道理——珍惜每一份成果,踏实做好每件事,才能像庄稼扎根土地那样,慢慢长出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让城区青少年走出课堂,不仅在劳作中懂得珍惜成果,在民俗体验里触摸传统温度,更在农耕智慧中加深了对乡村与文化根脉的认知,悄然承接起文明传承的接力棒。未来,成都市关工委将持续推出类似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与土地、传统的对话中读懂农耕文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