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4月28日,辽宁省大连市关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意见》。
《意见》指出
“五老”工作室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注重党建引领、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构建组织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作用显著的工作体系,打造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权益保护、关爱帮扶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阵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银发力量”。
《意见》强调
要认真坚持“五老”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铸魂。进一步强化党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带关建”,将党建工作融入“五老”工作室建设全过程,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需求导向、推动精准服务。以满足青少年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法治护航、科技启蒙等重点领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坚持协同共建、深化资源整合。主动协调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资源,形成“五老”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载体,培育特色品牌,形成“一室一特色”的示范效应,打造示范性“五老”工作室集群,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实践样板。
《意见》提出
要着力抓好“五老”工作室建设重点任务。夯实组织基础、壮大工作队伍。选拔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身体状况好、热心公益的“五老”担任工作室负责人,鼓励吸纳返乡创业人才、非遗传承人等加入“五老”工作室,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五老”工作室成员的整体素质。强化阵地建设、夯实活动基础。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明显标识、有专职队伍、有活动规划、有服务项目、有制度规范的“六有”标准,全面推进“五老”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保障“五老”工作室的高效运行。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质效。突出思想引领,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少年、引领青少年。推进文化传承,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培育青少年文化素养。强化法治护航,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深化关爱帮扶,开展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生活救助等活动。拓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创新“三化”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围绕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开展帮青致富活动,引导青年创业兴业;要坚持数字化赋能,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线上课堂、心理咨询等服务,打造工作室专属的新媒体账号,加强与青少年的线上互动;要坚持品牌化发展,打造“传承红色基因”、“银龄助学”、“阳光护苗”、“科创工坊”、“滨城五老讲堂”等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工作室品牌。
《意见》提出
全面落实“五老”工作室建设保障措施。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五老”工作室是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载体,是发挥“五老”独特优势、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是联系、教育、服务青少年的前沿阵地,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的有效举措。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按照“成熟一个、挂牌一个”原则,对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历史特性、文化特质的“五老”工作室进行挂牌。整合资源、强化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和自筹资金、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加大“五老”工作室建设投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实现阵地共用、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严格管理、注重考核。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和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对市级命名的“五老”工作室实行三年一复核。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工作室典型经验和“五老”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