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关工委开展“在鲜红的党旗下”主题教育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汪益民为师生作《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专题党课。学院辅导员老师和100多名学生党员参加活动。
汪益民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与计算机学院的缘分以及他作为一位老党员,从入党、任职辅导员到担任党委书记,一生从事学生思政与党建工作的心路历程。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每位中国共产党员都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汪益民用自己的经历回答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他高中时就十分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了一位政治老师。后来得知,这位老师并没有将他的申请书上交给党支部。虽然没有入党,但汪益民并没有气馁,为表示自己的决心,他把《纪念白求恩》中“做一个有益于民的人”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把自己的名字“汪镇威”改为“汪益民”。他认为,“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即便不是党员,至少也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便没有入党,也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正是由于汪益民心有所信,不懈追求,1981年5月25日,他终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年,汪益民34岁,距离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光阴。
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的10多年间,汪益民高度重视学院的党建工作,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组织发展工作,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积极推进浙江大学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了浙江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
如今,退休的汪益民依然不忘初心,壮心不已,十分关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积极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做一个贴心、温暖的人,可能就是我一生最想做的事情”是汪益民一直践行的准则。心有所向,方能行远。对于预备党员们来说,既然加入了党组织,就要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汪益民寄语在座各位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命运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一定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为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方位中,只有坚信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才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