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省级关工委动态

河南省第五届“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集活动侧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 “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众号
摘要:涵养好家风,共筑家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更好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

涵养好家风,共筑家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更好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进一步彰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

为引导、激励全省广大家庭自觉倡树良好家风,河南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联合省文明办、省妇联、省教育厅主办,《妇女生活》杂志社承办了第五届“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集活动。活动自2016年8月开展以来,每两年为一届,如今已走进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在各单位的积极组织参与下,每届都精彩纷呈,又有各自特色——第一届,线上线下参与10多万人次,唤起了大家对家风的重视;第二届,为扩大影响面,除征文作品外,还增加了摄影、书法作品;第三届,社会影响更大,有的单位集体参与,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创作;第四届,首次尝试对视频类作品进行征集展示。

第五届征集活动,开始时恰逢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完成时又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盛世,从酝酿策划到印发通知,从宣传发动到收集作品,从评审研讨到排序汇编,浸润的是每一位参与者的辛勤汗水,传承的是每一位亲历者的家风血脉,大家更真切地体会到祖国的日新月异,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儿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迸发出的中国力量。

家风不同,是因为每人生活的家庭不同,其精神内核自然也不同。然而,家风再怎么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优良的家风犹如春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土壤。第五届征集活动共收到文字类作品3380篇、书法类作品1504幅、摄影类作品1210幅。这些作品或用文字讲述感人故事,或挥毫泼墨抒发胸中豪情,或用相机镜头捕捉精彩瞬间——从传承红色基因到爱党爱国情怀,从孝老爱亲到勤俭持家,从诚信立世到耕读传家……虽形式各异,却无不展现出新时代的家庭温情,无不传递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文明新风描绘了温暖的底色。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依托都不可替代。小学生王丁丁说:“孝、俭、善是家风”;医务工作者胡果果说:“医者仁心、以德为先是家风”;人民教师董海儒说:“不贪不占、公私分明是家风”;公安干警柳萌说:“规矩做人、认真做事是家风”。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是,95岁的八路军老战士杨桂花带领全家将践行“听党话、跟党走”当作传家宝,离休后她发挥专长推广中医技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为困难地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等,并每年“领养”一位百岁老人,至今已经坚持了20多年。她说:“当兵报国感党恩,为国争光永不忘。终生交给共产党,人民幸福国家强”。

活动开展中,大家深切感受到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各级关工委、老干部和文明办、妇联、教育等部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融入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动员广大“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和青少年积极参与投稿,为持续擦亮“豫老护苗”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各主办单位组织评委会严格把关,共有180篇(幅)文字类、书法类、摄影类作品入选《第五届“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集活动展示交流作品汇编》。近期,这一作品汇编将正式和大家见面。

本届活动即将结束了,但是优良家风的传承必将永续。希望入选展示交流作品汇编的作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希望各地各单位准确把握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主动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引导青少年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聚焦“两高四着力”,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高效能治理的工作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家庭树立科学教育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全社会重视家风家教的浓厚氛围,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1990-202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