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重庆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工作座谈会在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召开。市关工委副主任韩国涛、秘书长雷雯霖,市关工委工作团心理成长关爱分团团长罗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何清华,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奇,市人口计生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张杰,市关工委工作团心理成长关爱分团成员等参会。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副院长陈亮主持会议。

韩国涛指出,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成立三年以来,秉承“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宗旨,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发挥专业优势,融合多方资源,采取点上诊治与面上培训相结合、线上咨询与线下服务相结合、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具体问题与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推动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深入发展,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广泛认可,市关工委将与市人口计生研究院、西南大学持续深化合作,聚焦课题研究、内容创新与数字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放大品牌效应。

余奇表示,三年来研究院秉持“点上突破、面上覆盖”工作模式,以“医教融合、上下贯通”为宗旨,累计开展公益心理咨询2530人次,成功阻止危险行为377人次,开展专题宣讲70余场次,举办三届市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在“渝润心田”公众号发布200余篇推文,在永川、南川、綦江等十余区县建立转介通道,坚持创新驱动,把“医教家社”拧成一股绳,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罗捷全面总结了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三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系统梳理了心理成长关爱分团及中心在青少年心理关爱服务中获得的经验与成效。陈亮从建设背景、建设情况、取得成效、发展思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在中心建设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与重要成果。何清华围绕心理学科支撑、学术资源供给、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公益服务等关键方向,详细介绍家校社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合作方向。
与会专家聚焦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围绕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关爱模式创新、资源整合路径、家校社协同、数字化赋能心理服务、专业队伍能力建设等内容深入交流,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为构建科学、系统、可持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贡献智慧。
下一步,市关工委、西南大学、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将持续深化三方协作机制,在服务体系完善、专业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强联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与专业力量,以更精准、更高效的举措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切实将协作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效,为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五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