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省级关工委动态

重庆市妇联、市教委、市关工委出台《进一步加强重庆市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3年12月22日  来源: “渝露春苗”微信公众号、重庆女性
摘要:近日,重庆市妇联、市教委、市关工委出台《进一步加强重庆市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市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超过95%,农村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超过85%,着

近日,重庆市妇联、市教委、市关工委出台《进一步加强重庆市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市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超过95%,农村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超过85%,着力提升家庭教育可及性、针对性和家校社育人协同性,建设老百姓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由社区妇联主席任校长,辖区内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副校长,家庭教育专家、工作者、“五老”人员、家长代表及志愿者等为委员的社区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积极争取公检法司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增设法治副校长。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家长学校内部管理、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场地管理、教学评价等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及管理细则,连同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公告等一并上墙公示。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及工作要求推进教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有记录,资料有归档。 

优化阵地建设

将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依托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文明实践站所、城乡社区教育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结合“渝好空间”建设,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分时使用的原则,打造“社区家长学校”室内和室外活动、培训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报刊书籍和网上教学、日常教学设备等。

系统制定计划

开展社区家庭需求调查,及时收集留守、流动、困境儿童、涉案未成年人等特殊家庭个性化问题,坚持普及知识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针对父母、祖辈、亲子等不同受众群体,制定教学计划。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理健康、新婚和孕期指导、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指导、学习与发展关键期教育、青春期家庭教育、女童安全自护教育、婚姻家庭指导等内容,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分类指导。

640.jpg

充实师资力量

实施“十百千万”家庭教育队伍培育计划,常态开展“百场讲座进万家”活动,把市、区(县)两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配送”到社区和家庭。由区县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遴选本地专家、部门人员、家庭教育指导者建成师资队伍,下沉到村社开展家长学校建设指导工作。建立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定期组织培训,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体备课。

强化数字赋能

组织发动家庭教育指导者、社区家庭熟练运用“巾帼重庆家庭教育一点通”。用好“网上家长学校”优质课程资源,组织社区家庭参加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课堂和亲子活动,推广体验网上专家咨询解答、专家智库资源等全链条服务。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推行授课积分制、听课积分制、服务积分制等,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增强家庭需求黏性,营造数字赋能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丰富教学活动

每年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不少于4场次。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红色教育活动、亲子阅读活动、儿童素质提升等活动,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家庭教育。因地制宜采取经验分享沙龙、双休日主题亲子互动、家长育儿团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等形式,创造性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抓住重要节点,结合家庭教育宣传周、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传统节日、暑假寒假等,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针对特殊家庭需求,采取送教上门、一对一指导服务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640.jpg

社区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阵地,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推动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均衡、特色、规范发展,将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育儿新期盼新需求,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共护花开。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