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意见》落地见效,夯实基层关工组织建设,培育推广优秀工作品牌,选树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北京市关工委于今年3月起,深入全市各区开展“强基础、树品牌”调研走访活动。
12月8日,市关工委主任梁伟,常务副主任李昭玲,副主任武高山、张雪、赵小卫,市委老干部局二级巡视员杨德波到朝阳区开展“强基础、树品牌”调研走访。朝阳区委副书记郑宇,朝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关工委主任赵立军,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敬茹等陪同调研。
梁伟一行首先来到朝阳区教育关工委,参观朝阳教育发展史主题展,察看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五老”工作室,了解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
随后,来到建外街道关心下一代“红学堂”,了解“楼宇关工委”以及基层“五老”人才库建设等情况。
在朝阳区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领导参观朝阳区老干部工作40年主题展,详细了解区关工委与老干部工作融合发展情况。
参观结束后,市关工委领导与区关工委领导班子、基层关工委及“五老”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会议由郑宇主持,他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市关工委领导到朝阳区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郑宇表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命光荣,朝阳区委、区政府将继续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意见》,对关工委工作给予全力支持,把市关工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在加强领导班子和“五老”队伍建设上用心用情;二是在坚持立德树人上倾情倾力;三是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上开拓创新,以更热情饱满的工作状态、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赵立军代表朝阳区关工委作工作汇报,全面介绍了区关工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少年,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壮大“五老”队伍、创建工作品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教育关工委主任周炜,建外街道关工委主任周建立,“五老”代表叶如陵分别围绕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情况、基层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体会等作交流发言。
张雪对朝阳区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开展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参与老校长下乡工作等方面的做法给予肯定,希望朝阳区继续为广大“五老”搭建工作平台,吸引更多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李昭玲指出,朝阳区委、区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区关工委领导班子实行“双主任”配制,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二是完善保障措施,为关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注重组织建设,实现了区-街道(乡镇)关工组织全覆盖,楼宇关工委建设有声有色。希望朝阳区继续强基固本,在发挥基层关工委特别是社区(村)关工组织作用上持续发力;要进一步壮大“五老”队伍,动员更多老同志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继续增强工作力量;要结合区域特点,总结楼宇关工委等典型案例特点和经验,培育工作品牌,在全市进行推广。
梁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朝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意见》坚决有力,方向正确。一是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和特点,创造新鲜经验。作为首都经济大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朝阳区在楼宇关工委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切实服务关爱企业青年。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了“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红学堂”等工作平台,为青少年、企业青年成长创造条件。三是“五老”队伍持续扩大,涌现出了“爱心爷爷”叶如陵、“老校长下乡”等一批先进典型,展现了朝阳“五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梁伟强调,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意义重大。要继续把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抓好落实。一是结合朝阳区多元化发展形态的区域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城市、乡村、楼宇等不同领域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朝阳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向全市、全国推广;二是不断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与老干部工作融合发展,持续搭建工作平台,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为“五老”发挥作用创造更多条件;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作保障,夯实关工委基层基础建设,在工作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有效支持,为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