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服务水平,切实发挥社会各界作用,协同构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0月24日,浙江省关工委举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协同创新研讨会。省关工委专职副主任朱小龙,杭州市心理协会、部分学校心理工作负责人及社会咨询机构相关代表参加讨论。省关工委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组专家、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敏主持会议。
杨敏作了“数智赋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家校医社’协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报告,从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家校医社”协同护航、数智赋能预警干预、夯实专业力量支撑、共建精神共富家园等五个方面开展论述,建议着力搭建“防范—发现—干预—帮扶—诊疗—回访”的工作闭环,完善全省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浙大儿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就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发表观点。她针对不同层面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学校、家庭、社会及政策层面提出若干建议。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心理辅导站站长张少佼就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突破,提出要关注青少年初中阶段,要关注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校园霸凌问题,要关注部分学生对未来发展存在的消极情绪。
杭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邢赛春提出,家长应多途径接触心理学相关知识,老师应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应完善心理老师的工作保障机制。
杭州有晴天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杭州焦点解决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杜奕提出,“家校医社”如何有效联动值得试点实践;初二下学期是心理问题高发期须多加关注;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价值干预等建议。
朱小龙作总结讲话。他指出,省关工委课题组要充分吸收和采纳专家意见,完善课题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他强调,未来要集聚更多的专家成立省级层面的公益组织,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多方合力,共同打造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