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关工委:立足新起点 再创新成就 以红色文化引领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北岸,国土面积3.4万平方公里,境内有藏、汉、回、蒙古等27个民族,总人口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6.8%,是青海首家创建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时代楷模”牧民省长尕布龙从这里走出,红西路军解放军二军路过海北境内,省级“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在这里建成,境内有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青海湖国家公园。近年来,在党中央、省州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海北州各级关工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一、加强统筹谋划,夯实民族团结创建基础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州委、州政府每年听取关工委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工作、布置任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由州委常委担任关工委名誉主任,退休老同志担任主任,州人大、政府、政协在职副厅级干部和退休厅级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的组织架构,全州乡镇、社区、村、学校全面建立关工委组织。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民族地区关工委工作健康发展。主动将关工委工作融入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盘子”,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所辖四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探索建立并形成以“刚察县法治反分裂教育”“海晏县红色爱国教育”“门源县爱国和谐教育”“祁连县形势政策和感恩教育”为内容的金字招牌和“四位一体”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
二、依托资源优势,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载体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原子城纪念馆,先后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省级“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示范点”等称号,时代楷模纪念馆也在这里落成,我们依托资源优势,编辑出版了《原子城探秘》一书,成立了“小小讲解员”“少年宫王淦昌合唱团”,举办了“好故事分享会”,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游基地·学党史”“老少同声颂党恩”、鲁青青少年“石榴籽一家亲”夏令营活动和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等红色文化研学、民俗风情体验、“两弹一星”精神阐释等活动,传承“两弹一星”故事、真情讲述尕布龙牧民“本色”情怀和宽卓太情系故乡、心怀大爱、舍身忘我等先进事迹,在“研、学、讲、唱、做”中找到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振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教育中。
三、发挥五老作用,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共识
围绕青海省委提出的“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工作理念和目标任务,组织退休干部加入“五老”关爱工作团、“红袖章”大妈、“五老”咨询师、义务巡逻队等志愿队伍,在寺院和企业中分别组建关工委工作领导小组,对年轻僧侣、信教群众、青年工作者进行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把“五老”群体力量积极转化为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政治资源。近年来,深入到中小学校、社区、农牧区、寺院、企业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讲进校园、进寺院、进企业”“关爱助学送温暖”“延安精神进校园”“大手拉小手·携手共前进”、农牧区青少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场(次),近3.5万名青少年受到了教育,累计帮助困境青少年2100余名,少数民族青少年占82%,落实帮扶资金57万余元。在活动中融入党的民族政策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共识。
总的来看,海北州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广大青少年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不足和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关工委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海北工作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努力推动海北州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关工委:党建引领聚合力 银龄润苗展担当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关工委紧扣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建带关建”,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坚持思政引领“育苗”,强化铸魂育人。稳步推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组建“丝路楼兰”“夕阳红”等“五老”宣讲团,广泛开展党史教育巡回宣讲;开展“六个一”(读一本红色书籍、听一场红色报告、唱一首红色歌曲、看一部红色电影、编一张红色手抄报、访一次红色遗址)党史教育活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旋律;扎实开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宣传教育,启动“云端思政课”,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历史性成就,感悟党和国家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厚爱。通过“游家乡·看变化·感党恩”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以“每课三分钟”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二、弘扬优秀文化“润苗”,厚植爱国情怀。以增强“五个认同”为目标,扎实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突出“丝路山水同根同心·壮美巴州同梦同行”品牌引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届“全民阅读”贺信精神,引导全州30万师生参与“文化润疆 书香天山”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利用巴州楼兰文化、东归文化、马兰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夏令营、读书班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寻访红色足迹、重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进教室、进食堂、进宿舍;联系家长、联系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常态化开展“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我爱我的祖国·手拉手心向党”融情实践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各族青少年心中。
汇聚银龄力量“爱苗”,助力全面发展。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专家巡访”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设职业、科技培训,开展“五老”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帮扶新型青年农民回乡开展生产创业。依托“五老”队伍,发动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联手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比如,巴州阳光志愿服务协会21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成功引进“女童保护防性侵”项目。组织“五老”进家庭,启动关爱困境青少年“守护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服务,送上心愿礼物。组建“银发志愿团队”,当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爱心服务员”在关爱青少年、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推进法治教育“护苗”,做好权益保障。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护蕾行动”。履行法定职责,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五老’送法万里行”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治教育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协调相关部门利用“未成年人法律工作室”“未成年人法庭”“普法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建立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校园法治教育警示场馆等。联合12部门印发《自治州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21-2025)》,启动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主题巡回宣讲。动员“五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以讲故事、情景模拟等形式,教育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尉犁县“五老”依再提·肉孜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
联动社会合力“助苗”,优化成长环境。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出席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听取汇报,解决问题。各级关工委不断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同各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阵地联建、资源联用的大关工工作格局。用活用好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依托各级融媒体中心,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和健康成长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事迹。全体“五老”人员在关心关爱青少年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涌现出“银龄润苗+党建”“霞映杏城”“唐大元爱心助学基金”“肉先古丽爱心妈妈”等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下一代,营造支持服务青少年浓厚氛围。
下一步,巴州关工委将以此次工作座谈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顾秀莲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主责主业,发挥“五老”优势,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贡献关工委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