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省级关工委动态

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会交流发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云南省德宏州关工委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3年10月20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关工委主任牛正夫:老少联动 同心筑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部天山北部,总人口285万人,由47个民族构成,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关工委主任牛正夫:老少联动 同心筑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40-12.jp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部天山北部,总人口285万人,由47个民族构成,被誉为“塞外江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伊犁州关工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提出的“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国关工委的工作要求,在自治区关工委的指导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老少联动·同心筑梦”行动,让“老少联起来、资源融起来、活动办起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老少联起来,聚力搭建连心桥。一是强队伍。采取“组织号召安排一批、宣传倡导发动一批、登门拜访邀请一批、表彰先进激励一批、调研推动鼓励一批”“五个一批”措施,建强9972名有威望、身体好、能力强的“五老”队伍。成立各类宣讲团48支、专家服务团17支、志愿服务队102支,宣传服务青少年20余万人次,多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伊犁故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实到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二是结对子。基层“五老”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与15230名重点群体青少年结对子,搭起老少关爱“朋友圈”,组建结对帮扶“好伙伴”。开展“每月一次联系走访、每季度一次面对面谈心谈话、每个重要节日一次送温暖活动、每学期向家长及老师了解一次生活学习表现、每年至少解决一个突出问题”“五个一”包联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做实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的“大文章”。三是聚合力。共建“石榴籽”家园,汇集家庭、学校、社会和“五老”合力,675个村、321个社区基层党组织每月召开“伊犁人的奶茶会”和联户长会议,将基层“五老”包联青少年工作情况纳入议程,把青少年成长中的小事变成基层党组织的大事,形成“同台唱戏”工作合力。

二、资源融起来,用情共绘同心圆。一是用好阵地资源。发挥好惠远烈士陵园、林则徐纪念馆、汉家公主纪念馆等15个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作用,“五老”帮带培养275名“小小红色讲解员”,传递党的声音、宣传英模事迹、讲好团结故事,让包联结对行动见实效。二是激活品牌资源。州县联动打造“老红旗精神”“五月旭梅就业基地”“花城老警服务队”等39个服务青少年工作品牌。先后成立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俊贵等38个典型人物领衔命名的“五老”工作室,积极构建“1+N”融合式工作体系。以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沈建佳命名的“沈建佳工作室”,长年关爱帮扶175名贫困学生,带动全县183名“五老”和党员群众共同奏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合唱”。三是融合兵地资源。树牢“兵地一盘棋”思想,与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签订关心下一代“兵地融合·同心护苗”协议书,明确20项联建事项,逐步形成“工作共商、组织共建、服务共融、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创”机制。组建兵地“五老”建立融合宣讲小分队,在11个县市巡回开展宣讲活动,用兵团精神、胡杨精神、亮剑精神教育青少年、感染青少年,不断增强爱党报国情怀。

三、活动办起来,用心铸牢共同体。一是实施“牵手”行动。组织基层“五老”联合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广泛开展以“大手拉小手”结对关爱、“大手连大手”联系联动、“小手握小手”互帮互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牵手”活动950余场次,积极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牢“五个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二是开展“助困”行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和爱心帮教的“五助一帮”行动,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霍城县关工委主任古力加汗·阿斯木与惠远镇央布拉克村两姐弟结成对子,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13件,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古丽(花儿)妈妈”。三是推进“传承”行动。发放《新疆英模故事》读本、《红色故事》绘本1000余册,利用七一、十一、春节、中秋等节日,在村社阵地、广场、公园广泛开展“讲一讲革命历史,讲一讲英模故事,讲一讲家乡变化,讲一讲老一辈童年”的“四个讲一讲”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下一步,伊犁州关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持续推动老少联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奋力谱写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云南省德宏州关工委:在边疆青少年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省德宏州关工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在全州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贡献了关工力量。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认真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全国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集地,全州40多种少数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132.1万的45.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各族青少年团结进步教育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尤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州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组织192名“五老”组成6个宣讲团,深入学校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活动。我们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十二个必须”融入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共筑中国梦”“党史国史”等主题教育活动中,使广大青少年增强了爱民族、爱家园、思奋进、勤努力的意识。5年来,受教育青少年达44万余人次。2019年,傣族学生金佳怡,荣获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一等奖;2020和2022年,傈僳族少年曹汝特和德昂族少年李月空分别被表彰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组织相关部门编写了《农村家长学校基础教材》《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景颇族载瓦语支双语双文教程》和《傈僳识字读本》,发放到各村寨。组织“五老”和邀请德高望重的村老人、少数民族干部给家长授课,并把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家长学习内容。5年来,共开展家长培训2140期,参训家长47万余人次,家长学校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教育平台。通过宣讲宣传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懂得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树得更牢,在全州各族青少年心中播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

(二)开展“五老”关爱活动,救助困难学生。近年来,德宏州关工委多方筹措资金260多万元,救助各族特困儿童1558人。连续举办“中华大家园”全国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夏令营分营活动,500余名少数民族孤儿和生活困难学生参营,促进各族少年儿童深度交融,让他们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温暖和阳光。

(三)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当好参谋助手。针对德宏州少数民族教育情况,联合中央民族大学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德宏州西山乡未成年人教育成长调研报告》《德宏州德昂、阿昌两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论边疆民族地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问题》等材料,为当地党委政府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德宏州70余年未发生过一起大的民族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了各民族亲如一家。2021年12月,德宏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43个单位、63名个人被授予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二、主要体会

(一)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州关工委的主要工作任务,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之以恒在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二)结合实际编写乡土教材,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抓住学校和家长学校两个阵地,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激发各族青少年热爱祖国、增进民族感情、守好边疆、建设好家乡。

(三)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主动配合各职能部门,抓住学校和家长学校两个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德宏州关工委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学习老大哥地州的先进经验,按照中国关工委的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好,持续深入开展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推进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新台阶。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