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依当措:净土阿坝石榴红
近年来,阿坝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和民族工作系列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和四川省关工委工作部署安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五老”在新时代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净土阿坝”时时处处上演着老少同行、团结一心的好故事。
守正创新,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阵地升级版。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驻留时间最长、召开重要会议最多的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传颂着藏羌回汉等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团结和睦、共谋发展的动人诗篇。阿坝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四川省委涉藏工作部署,创新“四级联创”“五同”工作机制,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颁布实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统筹整合涉农、涉藏、涉旅、帮扶等资金30亿元,开展红军长征村、长征历史步道、红色交通、文物保护利用、纪念场馆提升改造等建设,先后培育红色教育基地17个、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4个、打造33个红军长征村。围绕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设立“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并创建为全国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000余场,服务全国各地青少年70万人次。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小金县建成全国红军小学——“夹金山红军小学”,在茂县成立“吴爷爷工作室”,在全州13个县(市)建立“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各地青少年提供“菜单式”研学题材。
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阿坝州坚持把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深入实施“红色五老”培育工程,动员1.5万余名“五老”志愿者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成立“雪山草地五老宣讲团”14支,常态开展“五老讲党史”“五老讲革命故事”等活动,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动员和吸纳有专长、有热情的“五老”非遗传承人,深入开展“藏羌非遗文化进校园”、“孝善和俭”道德传扬等活动,通过创作红色歌曲,编演红色舞蹈,打造红色文创产品等,推动传承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在全州552所学校全覆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老少结对”“小手拉大手”,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并肩携手,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阿坝州以东西部协作为平台,组织全州65名家庭经济较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赴温州开展“新长征”主题夏令营活动;组织200余名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640余名阿坝州和浙江省的学生通过线上认识并完成“一对一”结对,各族青少年通过“手拉手”书信视频交流、地方特色礼物互赠等,开启了一扇相互认识了解各自民族文化与地域风情的大门。以省内对口帮扶为载体,积极构建“校联体”,通过互派优秀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等,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学共融、共同成长。与成都市都江堰市建立“古堰金秋·阿坝情”党建联建新模式,引导老同志在驻地开展宣传、宣讲等青少年教育活动,展现出各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景象。依托丰富的藏羌文化资源,广泛开展重走一段长征路、学唱一首红歌、学跳一曲藏羌锅庄、学会一句藏语羌语等青少年夏令营“七个一”活动,全州各族青少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像酥油糌粑一样越揉越紧。
会后,阿坝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阿坝州“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努力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阿坝力量。
云南省楚雄州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江正荣:强化法治宣传教育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关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各级各类学校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全州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增强,广大青少年得到快乐健康成长。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青少年的根与魂。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辖8县2市103个乡镇,国土面积2.84万平方公里,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全州常住人口23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8.13万人,占总人口的36.99%,彝族人口78.79万人,占总人口的29.70%,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2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我们深知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的重要性。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我们广泛组织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推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重点开展了法治宣传,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有的学生还把相关的法律读本、法律讲座内容带回家,带着父母家人学、促动亲戚亲友一起学,形成学校、家庭互动的良好格局,构建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依托教育基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州关工委主动参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参与筹资1400多万元,建成基地11个,覆盖8县2市。基地围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四大板块进行布局,设置了法治宣传区、行为规范区、互动体验区、典型案例区、预防教育区。有的还专设了报告厅、小影院、VR体验台、心理咨询室、人体感应、翻书台、智能机器人等,以动漫手法、游戏方式供参观者体验,让青少年感受身临其境的效果。近五年来,全州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共接待学生近68万人,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815期。因教育形式好,阵地作用延伸开展警示教育活动641期,干部职工近30万人,讲解2938场。
(三)配合做好社会环境整治,助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州关工委主动配合各职能部门开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助力营造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多年来坚持开展“五老”网吧监督工作,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利用网络新媒体,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护好网上精神家园,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效促进了平安校园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楚雄州已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称号。
二、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领会和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围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管、用”上下功夫。州、县(市)关工委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争取重视支持,整合资源,采取从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投一点、部门拼一点和爱心企业、人士捐助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建成教育基地。基地建设均以“崇德”和“尚法”为主要内容,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利用声、光、电技术做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图片,吸引学生主动学法。抓住“六一”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等节点,拓展服务,扩大效果。
(三)结合实际,寻求创新突破。州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在关工委工作内容、模式、方法方式上不断进行尝试探索,比如依托学校、基地建设“青少年”模拟法庭,围绕比较典型的案件和案例,协调法院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全仿真法庭审理的方式,以案说法、以法论事,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楚雄州关工委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关工委的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好,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