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场场普法讲座,我明白了法律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它既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我们,又能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会认真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做一个知法懂法的新时代青少年。”10月12日,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学生戚元夏说。
前不久,由陕西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部门主办的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暨“法律进学校”青少年法治报告会在西安爱知中学举办。
报告会上,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省关工委法治教育专家陈静等报告团成员,通过以案说法、法律知识趣味竞赛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友谊、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戚元夏觉得很是受益。
加强红色教育、创新法治教育、关爱帮扶青少年……近年来,陕西持续动员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队伍,逐步建成纵横交错、覆盖城乡、队伍庞大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网络,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发挥优势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退役军人孙振江就是其中一员。自2018年起,孙振江发挥余热,积极参与陕西关心下一代公益活动,跟随西安市莲湖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深入多个社区,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进行不同主题的宣讲,深入开展德育实践、普法教育、关爱帮扶等活动,让一批又一批孩子和家长受益。
“我是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成长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孙振江说。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和人格养成的时期,心理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除了生理因素外,成长环境、父母关系、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交往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如何发挥余热,更好地见缝插针、查漏补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作用,陕西各级关工委组织不断探索。
加强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实施“女童保护”“青春灯塔”“阳光行动”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请专家送教入校,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建立校园、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阵地,常态化开展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工作……陕西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站、“五老”关爱站功能,积极动员广大“五老”担任网吧监督员、心理咨询员、法律辅导员,开展网吧义务监督、法律服务和援助、社区矫正和矛盾调解、青少年心理咨询等工作,累计帮扶青少年超过4万人,不断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屏障。
据悉,陕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党建带关建”,不断推进关工委组织建设,已在10个设区市、107个县(区)、80%的乡镇(街道)、一半左右的行政村(社区),以及教育、铁路系统和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休所、大中小学校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超过2万个,“五老”队伍超过20万人。
“前不久,省委老干部局关工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关工委等11家陕西首批省直机关关工委组织成立,60个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为陕西广大‘五老’发光发热提供了更大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切实保护青少年各项权益等方面发力,用心用情托起明天的太阳。”陕西省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蒋惠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