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关工委副主任赵铁军:党建带关建 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农业大省。这也为河南省各级关工委尤其是农村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关爱工作提供了很大的舞台。
在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进程中,河南省关工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坚持解决“输血”量力而行,解决“造血”尽力而为,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 关爱助学”活动。省关工委近5年累计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直接帮助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许昌、三门峡、南阳、周口等地1600多名大学新生圆梦校园。各级关工委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抓好困难青少年关爱服务工作,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由点到面”扎实推进。二是深化“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促振兴”活动。省关工委聚焦省委提出的“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主动发挥广大“五老”优势作用,着力解决青少年所思所想所盼,从生活上关爱、思想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心理上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开封市“科技兴农”讲师团走进田间地头推广农业高效技术,跟踪指导、培养3100多名青年科技致富能手;南阳市举办农业科技培训1590次,帮建了286个产业实体;新乡市举办“兴农富民”培训班120余期,提供科技咨询6万人(次)。各级关工委开展培训2652场(次),受教育农村青年26.7万人(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贯彻工作高度重视,普遍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研究出台实施意见,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领导和支持。安阳、焦作、漯河、南阳、周口、济源、教育厅、国铁集团郑州局等单位以两办、党办名义下发《实施意见》,郑州两办组成督导组对关工委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洛阳、新乡、漯河、周口等地关工委办公室保留或转为行政编制,开封、平顶山、安阳、濮阳、许昌、三门峡、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增加了人员编制、提高了工作经费。
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关工委特别是农村关工委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始终认为,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不能就农村说农村。
在组织建设上,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关工委建设工作座谈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我们启动了基层关工委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增强关工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到2025年,“五好”基层关工委达到已建基层关工委组织的70%以上。
在制度机制上,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交流会,第一时间向省委报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刚作出批示。7月份以来,先后印发3份文件,一是《关于公布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命名19个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二是出台《河南省关工委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对教育基地建、管、用进行明确;三是出台《关于在全省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从狠抓落实、提升效果、常态长效方面,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在工作方法上,重点推广“党建带关建、‘五老’创五好”工作方法,这是我们今年挖掘到的一个新的经验,即党建带关建、领导班子建设好,宣教带思想、“五老”作用发挥好,管理带落实、制度健全执行好,线上带线下、探索创新方法好,阵地带品牌、活动丰富效果好。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根本方向,丰富完善“党建带关建”体制机制,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抓住“党建带关建”这个根本,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托党建把关工委的思想、组织、保障、阵地、工作全部带动起来,“带”是关键,“建”是根本,目的是以“带”促“建”;抓住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主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壮大“五老”工作队伍。
在顶层设计上,我们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在省直单位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明确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效提升各单位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党组(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迅速传达贯彻,广泛宣传发动,省纪委监委、省人大机关、省政府办公厅等27家单位率先成立关工委,许多单位由一把手兼任主任。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农业科学院等涉农单位建立关工委组织,为将来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顶层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正在联合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单位了解情况,近期将出台《关于在企业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尝试探索“组织上村企联建、人员上村企联动、经费上村企联用、活动上村企联合”的工作模式,推动实现“属地党委带工作方向,涉农机关帮政策扶持、涉农企业助活动开展”的工作格局,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关工委副主任赵福来:在深入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中持续推进训后跟踪服务
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是加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工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的重大举措。广东省关工委组织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整整20年,开展训后跟踪服务也坚持不懈地抓了整整20年。我们认为,开展跟踪服务是巩固发展培训成果的重要环节。因为办班时间是短暂的,而跟踪服务是长期的,只有对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帮助,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才。20年来,全省关工委开展跟踪服务,教育引导一批又一批接受过培训的农村青年热爱农业、扎根农村、艰苦创业,为培养农村创业青年、推进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全省关工委培训的25万多名农村创业青年,基本上接受过跟踪服务,而且收效明显。他们绝大多数都安心在农村创业,超过半数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其中三分之一左右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创业青年,还有不少担任各类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入党组织,当上村镇干部,被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省开展跟踪服务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专家团队建设,确保跟踪服务有效开展。我省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主要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能够带头致富又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注重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跟踪服务,给农村创业青年引路导航,引导他们发挥“双带”作用,冲破小农经济模式走“抱团”发展道路,向现代农业企业模式提升。一方面,组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顾问团。关工委广泛吸纳农业农村部门、科技部门、涉农高校的退休领导和专家组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顾问团,同时也吸纳高校在职教授、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乡村“土专家”加入。目前,顾问团队与省市县三级培训格局是对应的,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是综合的,管理机制是完善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顾问团作用。关工委组织顾问团成员,面向受过培训的农村创业青年,通过电话跟踪回访、微信答疑解难、定期走访指导、专家结对帮扶、专家驻点服务、编印创业指导手册等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辅导,以及政治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对帮助受训青年走上创业致富之路或成为乡村建设骨干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我省茂名市的市县关工委利用由70多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开展“跟踪回访”“巡回指导”“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农村青年解决了很多创业难题,使他们得以顺利发展、成就自己。
二、抓资源利用,为实施跟踪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利用好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关工委普遍与农业、科技、人社、财政、金融及共青团、妇联、扶贫办、老促会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动跟踪服务。建立“五老”、志愿者、涉农社会工作者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创业青年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利用好现代服务资源,提高实效。组织专家顾问集聚乡村建设、品牌策划、项目运营、数字农业等方面的IP资源,引导创业青年探索乡村经营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争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三是利用好财政资源,夯实基础。省关工委把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的90%分配到市县关工委,用于举办培训班和开展跟踪服务。各市县也从当地财政安排一些配套资金,使跟踪服务得到有力保障。
三、抓平台推进,使跟踪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去。为农村创业青年搭建实践平台,这是开展跟踪服务、助力青年成才的有效举措。一是建立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为培训班进行“现身说法”教学,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场地、融资支持、项目推介和创业指导服务,确保他们创业有场地有资金有市场,同时也发挥基地龙头企业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创业青年成为“双带”型人才。二是成立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利用联谊会,开展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寻求合作等活动,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创业实效。例如,我省清远连州市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邀请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委会主任朱珍华莅临指导召开“连州市关工委富硒产品种植研讨会”,推动20多名创业青年成为连州市实施“富硒农业产业五年行动计划”的领军人才。又如,我省韶关市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近一年来对全市150多名农村创业青年进行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配合“菜篮子工程”接受上百名农村创业青年参观见学、实践实操和引种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借助公共平台开展跟踪服务。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参加创业大赛提高技能,参加产业联盟大会增长见识,在农博会开设展区推销创业成果,以及利用“新农人”人才驿站、产学研基地等平台,帮助农村创业青年实现创业。例如,我省梅州市关工委利用“新农人”人才驿站,设立电商销售跟踪服务点,让农村青年前来交流创业经验,同时以驿站为依托,组织“直播带货”技巧大赛,以赛促创,让跟踪服务成为农村创业青年走上致富路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