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受表彰代表。大会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上海4个先进集体和13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其中,关工委组织2个,“五老”先进个人7名。
今天,为您介绍先进集体——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
他们,已经两鬓苍苍,却依然奔走不息,活跃在传播信仰的道路上;他们,一片丹心赤忱,传承伟大的精神,在年轻的心灵中点燃星火。他们是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自2020年团队成立以来,一批理论扎实、擅长宣讲、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在这面旗帜下“集结”。他们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使命,成立5年来,累计开展志愿宣讲2600余场,成为了杨浦区开展理论宣讲的重要力量。“老杨树宣讲汇”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最“潮”的形式,从线下“几万人”到线上“百万+”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考察杨浦滨江时强调:要多向年轻人讲一讲,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老杨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咐,为了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基因得到更好、更广、更深的传播,他们借助最“潮”的形式,为红色宣讲插上“数字双翼”,让主流声音形成“最大声浪”。5年来,团队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了从“几万人线下听课”到“百万量线上播放”的跨越式增长。
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团队开通“杨浦老干部”直播账号,以“现场宣讲+网络直播+视频回看”的“组合拳”,打开红色宣讲新局面。“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首次成为“网络主播”,在直播中讲述自己为实现“让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一辈子为人民纺纱”的奋斗故事。满头银发的黄宝妹在镜头前深情表示“虽然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要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为国家培养好下一代接班人”。直播吸引了5000余人在线观看,评论区的“Z世代”,留下了“接好前辈的接力棒”、“知史爱党”这样动情的弹幕。此后,红军后代刘松山等一批老同志,纷纷走进直播间,讲党史、讲国史,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UP主”。5年来,网上直播覆盖听众近25万人次。他们主动“出击”,紧密贴近年轻人的学习圈,牢牢占据网络阵地。团队负责人倪来娣和忻培华等,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指导、协助互联网企业“流利说”,打造“红色旋风”系列英语口语频道。历经6个月精心打磨,“用英文讲‘半条被子’的故事”等14门课程先后上线,吸引36万年轻人学习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在“老杨树开麦啦”志愿服务项目中,团队成员胡峻、李俊英等线下走进校园,线上同步直播,引导莘莘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团队成员赵金华,在“周到上海”的新媒体上,撰文记录身边的正能量故事,得到广泛的转发、点赞。成员们开通的“老小孩博客”,发表抒发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的原创文章累计1000余篇,阅读量近百万。
最“活”的教材,从传递“正能量”到时代“最强音”
老同志们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是开展红色教育的“活教材”。“老杨树”们坚持讲好最鲜活的发展故事,从百年党史到时代强音,引导青年人坚定“四个自信”,投身强国建设和复兴伟业。
他们以亲身经历为教材,为青年人上好人生“大课”。“90后”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走进杨浦高级中学,与“05后”学子“青春对话”,她回忆艰苦奋斗的过往,讲述为党育人的故事,寄语当代青少年“生逢盛世,不要忘记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肩负重任!”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云,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作出重要回信的精神鼓舞下,以“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着手,深入基层和学校开展宣讲,激励更多人在“牢记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中为党旗续写新荣光。
他们持续讲好滨江红色故事、新时代杨浦人民城市建设故事。杨浦区委原书记、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安杰,作为杨浦转型发展的亲历者,倾情讲述城区“蝶变新生”之路,激励新一代城市建设者续写城市发展新篇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李自力,围绕杨浦百年工运历史,开发了《讲杨浦故事 传红色基因》系列课程,成为传承杨浦百年红色记忆的鲜活教材。殷行街道党工委原书记朱一平,录制“创新杨浦·早讲述”视频,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行街道、关注民生的故事。
他们关注新就业群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新”领域,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袁建民,以互联网企业党建指导员身份深入“美团”,与外卖骑手交流谈心,指导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助力企业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同频共振”。
最“火”的阵地,从聚成“一团火”到散作“满天星”
5年来,“老杨树宣讲汇”逐渐发展成为杨浦理论宣讲的最“火”阵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红色教育中发光发热,唱响人民城市建设的“大合唱”。
团队规模持续扩大。许多退休干部都慕名前来、积极报名。目前,团队成员已达到300余名,发展出了区、街道、居民区三级宣讲网络。队伍内部还探索形成了“宣讲导师+宣讲员”互助新团队,以老带新,不断壮大“银发”人才库,为宣讲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团队课程“火”出了圈。团队年度课程“菜单”一经发布,全区各单位的讲课邀约就纷至沓来。成员们也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孙力、张全弟等部分成员,陆续被吸纳成为市、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全区学习贯彻区委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区委党校主体班次、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爱心暑托班等都成为了“老杨树”们宣讲的舞台。
团队机制不断完善。随着宣讲辐射面的扩大,团队逐渐建立起“备课+点单+定制+对接+反馈”活动机制,根据不同群体定制宣讲计划,实现传播效果的持续提升。面对社区普通群众,团队打造“老杨树·开放思政屋”,推出一系列精品视频党课,并创作了红色沪剧、上海说唱等艺术党课,提升党史教育的吸引力;面对繁忙的企业白领,团队利用“午间一小时”和下班后的时间,为青年白领讲课;面对整日奔波但渴望成长的外卖小哥,团队利用下午2-4点外卖量较少的时段,就近在快递员休息室开设“微党课”,外卖小哥听得津津有味,拿起手机拍照录音,准备时常回味。“老杨树宣讲汇”的相关做法也得到学习强国、新民晚报、青年报、东方网、上观新闻等多家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
“老”有为、“杨”新风、“树”美德、“宣”党声、“讲”故事、“汇”正能。“老杨树”们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念,用正能量感染身边人,用夕阳之“红”,奋力书写信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