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马绪平:发挥余热 享受幸福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11月27日

来源: 山东省关工委

 

一位63多岁的老人,在教育事业的一线奋斗了35个春秋,退休之后,仍眷恋着三尺讲台,默默地关注着孩子、关注着学生、关注着教育,将余热无私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这位老人,就是惠民县姜楼镇的“五老”志愿者马绪平。

离岗不离职,继续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

“退休是一中自然现象,但精神世界不能退坡,更不能退掉人民教师的本色。在有生之年,如果能为孩子们再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就没有白活。”正如马绪平所言,在他退休后没多久,就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马绪平老师从此开始了“老骥伏枥,壮志不已”的晚年生活,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几年。“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不容易,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关心下一代工作也是同样道理。”马绪平老师说,学校的关工委机构虽然成立了,但要让学校和社会真正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而配合关工委的工作,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他经常和身边的老同志讲,“不要直接干预学校的教育工作,咱们就是服务者,要给年轻一代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扶持,做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这是一种理想和信念,是凭借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是对下一代的关爱,让他在最伟大的职业结束后,依然默默的奉献着余热。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滨州市关工委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惠民县姜楼镇中心小学积极响应市关工委的号召,组织开展了观看普法影视教材《代号12348》演讲选拔赛,想邀请马老师来担任评委,马老师毫不犹豫一口答应。演讲比赛安排在下午2点开始,可是在距离比赛前的一个多小时,居然在选手准备室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老师。他微笑地询问孩子们现在的心情,还不时地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鼓励的话语缓和了准备室那紧张的氛围,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原来马老师午饭后就来了,说是要早点看看这些小家伙的准备,早点来就能多点时间和这些小家伙们聊聊,跟孩子们在一起,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孩子

讲故事,做辅导,心系孩子的健康发展

马绪平老师离开心爱的教学岗位,在最初的岁月里,忽然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家里人更是理解——他依然想着孩子们。因此,继续从事他心爱的事业,是解决他“心病”的良方。

当同龄人在看电视、喝茶、遛弯时,他却穿梭在各种关爱孩子的义务劳动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积极参加了“诗文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培养”三项活动。在“三项活动”中,他多次进校园、上讲台讲解书法、二胡、京剧等,让孩子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在“感恩教育”中,经常到学校里与师生一起举办感恩主题班会、感恩演讲等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孝道,懂得了感恩;他还到学校做亲情教育报告,讲述先烈英雄事迹,不论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凛冽的寒冬,尽管有时候很辛苦,但是乐此不疲,让“三项活动”惠及更多的学生成为他不竭的动力源泉。他还利用“六一”儿童节或课外活动时间,到部分学校做“自强不息”、“尊师重道”、“安全教育”等主题报告,为构建和谐校园忙得“口干舌燥”。在一次次的深入校园、深入学生中,他体会到了久违的快乐。

老师在校是如此,在外同样心系学生。在学校组织的退休老师旅游途中,马老师随身带着十几篇关于小学生普法教育征文原稿,在原稿的旁边、下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甚至比原文还多。马老师指出学生的文章有一个通病就是选题太大,内容太宽,多是泛泛之谈,觉得如果当面指导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然后跟学校老师约定,看什么时候学生方便,他就来学校,当面指导。忙得喝不上一口热茶,马老师一到校就一个个面对面地指导孩子们,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如何从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大到主题切入,小到句逗标点,他总是乐呵呵地跟孩子们说着,写着。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姜楼镇第一中学八年级五班常光杰同学的《我们与法律共成长》、初二八班庞歌同学的《处处有法律》等作品入选市关工委编辑的《滨州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心得集》。通过马老师的指导,共有7篇征文在市关工委举办的“法律知识进校园、争做守法青少年”征文活动中获奖。

献爱心,讲奉献,关心贫困学生

除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外,他还非常牵挂贫困学生。为了不让贫困生失学或中途辍学,他经常向学校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做到“帮困、帮德、帮学”,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老师对学校几个因父母离异、家庭不合的学生进行了走访,把工作做到了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做学生父母的工作,规劝破镜重圆。马老师除了到学校走走看看,凡是有少年儿童的地方他都要去转转。在近几年兴起的网吧中,他就发现了大问题。他看到孩子们在网吧内忘我地玩耍时,心急如焚。怎么办?他给学校领导讲、给老师讲、给全校学生讲,宣传进网吧的危害。他编的儿歌“网吧网吧不能去,迷恋成瘾误学习,作业经常不做完,偷摸抽空跑出去”,不但成了学生们的顺口溜,而且还让许多学生远离了网吧。

在关心家乡孩子的同时,他还时刻关注着全国各地的灾区和贫困儿童。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0年甘肃泥石流,他都在第一时间向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他还向灾区孩子送上衣物及学习用品,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没有地域的界限。

服务到老,奉献到老,他尽心尽力发挥着余热

只要是利国、利民、利他的事,马绪平都责无旁贷,积极投身其中。他有一颗善到极致的心,只要身边出现了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哪怕面对天大的困难,他决不退缩。马绪平老师从来都是一管到底,一天到晚操不完的心。他喜欢在关爱工作中打抱不平,热衷志愿服务,只要是他想做成的事从来不含糊,退休几年来比“上班族”还忙。他还组织了20多人的社区文体队,经常到社区、学校、农村进行慰问演出,向青少年讲思想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马绪平老师经常对别人说:“工作着,是幸福的。我虽已退休,但我会尽心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服务到老、奉献到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绪平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地付出,忘我而辛勤地工作着,把自己的感情、精力和爱心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关心下一代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