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用镜头向老兵致敬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07月17日

来源: 吉林省关工委

李长森退休后被聘为延吉市关工委副主任。为了寻访英雄足迹,重走英雄路,李长森怀着对英雄们的无限崇敬,历时三年时间,走遍了大半个吉林省,寻访了180位革命战争年代的健在老兵,用镜头和笔记录下这些老兵身上永不退色的红色印记。这些老兵中年龄最大的106岁,最小的86岁。李长森说:这些老兵们都经过战争的洗礼,大多数老兵身上都带着战争的创伤,身体都不好,这个群体正在逐年减少。真不敢想,再过5年、10年,这个名词可能只是个历史记忆。历史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能早一点开始寻访,就能寻访到更多老兵,就能记录到更多的宝贵资料。所以,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只要是有老兵的地方,无论多远,他不辞劳苦立即前往。用心去倾听老兵的故事,抢救性地为他们拍照留影,记录一段段只有老兵才拥有的特殊回忆。

在寻访中了解到,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老兵方队中,有6名吉林省老兵。很快在敦化找到了106岁的孙庭江,随后又四处奔波,先后在长春、通化、农安、九台、汪清等地找到了其他5位。遗憾的是,当找到汪清的史淑先家时,老人在不久前已经去世了。

在寻访老兵的过程中,像这种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不时地传到李长森的耳朵里,刺痛着李长森的心。寻访延吉抗战老兵王丛文那天,正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时94岁的王丛文老人已不能开口说话了,身体也非常虚弱,坐在轮椅上凝视着电视里播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画面。李长森把带去的军装穿在老人身上,佩戴上老人珍藏多年的勋章,为老人拍下了庄重的照片。没过几天,老人的子女找李长森,说老人走了,能不能把老人穿军装的照片扩印一张,用于老人的遗像,李长森当即免费扩印了两张送给了老人的家属。

李长森说,每位老兵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当打听到通化抗战老兵陈同安的住址后,立即乘大巴冒着大雪,行程7个多小时赶到了陈同安的家

陈同安一生参加过两次北京大阅兵。第一次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作为一名战士走在陆军方队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第二次是时隔66年,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坐在老兵方队受阅车上,接受习主席的检阅。陈老激动地说,和他一同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牺牲了,只有他有幸看到了祖国今天的富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李长森是个摄影爱好者,自从开始寻访老兵,为老兵拍照,心里想的镜头里装的全是老兵。3年多时间,几乎没出去拍过风光片。他除了把拍到的照片打印送给老兵外,还有更有意义的打算。一是为老兵编辑出版一本《永不退色的红色记忆》老兵画册;二是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一次老兵专题摄影展。用这种形式把老兵们的英雄形象光辉事迹永远留给后人,向老兵致敬,为历史留存,以此践行习总书记“让广大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