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
为深入了解北京市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情况,进一步提升家校社共育咨询室服务水平,助力“教联体”建设,6月4日至20日,北京市关工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六个专家调研组,对全市16区12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情况进行全覆盖调研。
调研组分别由北京市关工委副主任、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线长久、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原校长李有毅、北京市史家小学原校长王欢、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原校长吴甡和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带队,成员包括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开放大学、西城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视情教育科技研究院、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区“五老”代表和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单位德育校长(园长)等。
第一组
北京市关工委副主任、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
张雪 带队
第二组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
线长久 带队
第三组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原校长
李有毅 带队
第四组
北京市史家小学原校长
王欢 带队
第五组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原校长
吴甡 带队
第六组
北京四中原校长
刘长铭 带队
调研组围绕咨询室领导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硬件设施及环境建设情况、开展咨询具体工作和服务效果情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工作建议等方面,每区选取学校和社区2个具有代表性的咨询室进行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材料,现场了解咨询室建设情况,共实地考察了32个咨询室;召开16个座谈会,听取了所有120家试点单位的情况介绍,并逐一进行点评。
调研组专家在点评中对各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各区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中明确职责定位,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指导服务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亮点,特别是能够结合地区特点,采用多方联动机制,调动多个职能单位参与,充分发挥了“家校社”共识、共谋、共建的协同育人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同时,专家们也对各区咨询室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雪在调研总结时指出,各区都高度重视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并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探索创新,举措得力,保障到位,经过几年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为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作出了独特贡献。各区要认真梳理总结成绩,找准问题,持续推动建设。张雪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提出六点希望: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进一步加强区级统筹,区教育两委加强领导和指导,区教育关工委加强组织和协调,并加强与区关工委的协作和相关机构的联动,推动场馆资源整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助力“教联体”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咨询室建设,推进规范化运行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活动,满足多样化需求,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和专业化指导。四是进一步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全面了解掌握本区退休教师信息情况,积极整合社区“五老”资源,建立相对固定和动态调整的“五老”资源库,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五老”指导服务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咨询室组织领导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条件保障机制、“五老”力量补充机制、交流培训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监督指导机制等,以规范化制度机制推动咨询室长效发展。六是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结合新需求、新资源、新技术等,探索创新资源整合途径,用AI人工智能赋能咨询室建设,丰富咨询指导形式和内容等,不断提升咨询服务实效。
下一步,将认真梳理总结调研成果,持续推进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专家组完成对各区咨询室调研评价意见;二是按组撰写完成6个调研分报告,根据各组分报告形成调研总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三是下半年举办关工委助力“教联体”建设研讨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工作人员专题培训,明年上半年召开全市整体推进会;四是征集、评选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优秀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