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在每一个孩子需要的地方办好“假日学校”——宁波市关工委2017年暑期举办1202所“假日学校”惠及7.3万孩子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10月12日

来源: 宁波市关工委

2017年暑期,宁波市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假日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广泛发动,精密部署,共筹集经费1056万元,组织了15481名“五老”、大学生、在职教师和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志愿者,举办了1202所“假日学校”让73361名青少年(包括12641名“小候鸟”和3648名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

宁波市“假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青少年、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安全性的办学原则,经过18年的发展壮大,现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近三年来,全市关工委系统举办暑期“假日学校”数量、全天班“假日学校”数量所占比例、办在学校场地“假日学校”数量所占比例、办在企业场地“假日学校”数量所占比例都基本持平;接收青少年总人数有所浮动;今年暑期接收“小候鸟”人数以及留守儿童人数较前两年有大幅减少)。总体来看,今年暑期的“假日学校”建设呈现出规范化、科学化、精品化、集合化等四大特征。

第一,“假日学校”建设的规范化

从办学格局来看,在暑假开始前,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关工委就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假日学校”工作;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作为“假日学校”第一责任人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村(社区)书记、主任以及部分学校校领导直接参与教育管理工作;各级关工委广泛动员“五老”、大学生、在职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假日学校”工作;宣传、政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党、政、群团各部门给予充分支持和配合,班子共建、教育共抓、活动共办、资源共用,形成强大的“假日学校”工作合力。如:象山县关工委积极协调教育部门,有近90%的“假日学校”办在学校场地,同时组织了全县2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115名志愿者在县关工委网站、县教育信息网和象山文明网等平台公布“菜单式”授课内容供各“假日学校”选用,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学质量。余姚市、鄞州区关工委在暑期前还下发了关于做好“假日学校”工作的通知,明确办学目标、办学形式、办学要求和责任分工,确立了各级关工委组织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从办学程序来看,前期动员部署,统筹配备办学所需的人、物、经费、场地等要素,设计课程,公布制度,接受学生报名,使“假日学校”开学时间与学校放假时间合理衔接;中期走访慰问,了解“假日学校”办学情况,调研各地“假日学校”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慰问就读的学生和志愿者;后期总结表彰,或举办与开学典礼对应的休学典礼,或组织就读学生向家长进行汇报演出。办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安排,都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有序规范。如:市关工委联合市体育局、市红十字会,筹集了价值25.46万元的体育器材、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别走访慰问了全市22所“假日学校”,并调研了所有区县(市)“假日学校”工作的开展情况。各区县(市)关工委领导在“假日学校”办学期间,也都深入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现场指导工作开展,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办学中发生的问题、存在的困难。

从安全保障来看,各级关工委都将安全作为“假日学校”办学最重要的前置条件,指导各“假日学校”探索建立“假日活动联系卡”、“假日学校家长微信群”、“接送登记制度”等安全保障措施;发放“假日学校学生守则”及“告家长书”,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组建“五老护苗队”,专门负责学生在“假日学校”的安全问题;配备安保人员,安排志愿者负责学生的接送;设置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灾害、防意外、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暴力等一系列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有一些区县(市)关工委专门划出资金作为保险费用,如:北仑区关工委为4300余名就读“假日学校”的学生和部分志愿者购买了人生意外险;慈溪市关工委为8084 名就读“假日学校”的学生和“五老”志愿者每人投保10元,还给学生发放醒目的交通安全帽,切实保证安全制度无遗漏。

第二,“假日学校”建设的科学化

一是课程设计科学化。“假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在课程设计方面兼顾德智体美劳,并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假日学校”绝非在校学期的延伸,而是更加注重寓教于乐,使学生一边学到知识,一边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如:余姚市关工委结合孝德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帮老人梳一次头”、“帮父母洗一次脚”、“ 勤做一天家务”等“成长感恩”系列活动;结合“一人一艺”教育,开展陶艺、布艺、扇面画、衍纸制作、风筝制作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镇海区关工委联合区教育局、区卫计局,组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深入“假日学校”,举行《青少年情绪管理》、《关注青春期,关爱青少年》、《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爱是最好的礼物》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疏导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烦恼,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和谐的心理。

江北区白沙街道“假日学校”充分利用辖区内 92919部队、消防大队、船运大队等独特的部队资源,发挥军地共建优势,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军营训练活动,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国防意识。

宁海县前童镇关工委举办的“石镜讲堂假日学校”,将泥金彩漆传承实训活动、传统绘画、棕编技艺以及“五匠”体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活动融入课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奉化区关工委开展“剿灭劣V类水”环保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尽情涂鸦,用“青山绿水”、“循环使用节约用水”、“小鱼们在河里嬉戏”等百余幅作品拼出了百米“治水蓝图”。还组建老少护水队、“河小二”治水队等队伍,开展剿劣知识宣传、文明劝导、清理沿河垃圾、打捞水域漂浮物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爱水护水之心。

二是人员配置科学化。“假日学校”的志愿者有“五老”、有大学生、有在职教师、有村官、有警察、有部队官兵,还有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干部和职工,要使他们分工合作,各展所长,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五老”志愿者大多担任“假日学校”班主任,负责课程策划和日常管理工作;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大多担任组织协调和教学管理工作;在职教师拥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大学生志愿者具有普通话标准、知识面广、年轻活泼等优势,就由他们担任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其他来自各单位各部门的志愿者,就负责开展各种专业化的培训活动。

如:海曙区关工委借着推进“四化型”发展模式的工作效应,积极发动“五老”志愿者协会参与“假日学校”工作。仅银发护航工作室,就专门编写制作了《迎接十九大知识竞赛》、《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知识竞赛》、《猜成语知识竞赛》、《动脑筋知识竞赛》等一系列课件,分发到各“假日学校”使用。

奉化区关工委组织近80名大学生村官,前往较偏远的山村“假日学校”开展管理和教学工作;将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水利学院、温州大学等7所高校的92名大学生志愿者分配到各镇(街道)“假日学校”实施教育帮扶;并发动回乡大学生及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假日学校”的宣传、帮教、助学等工作。

三是服务供给科学化。“假日学校”是服务青少年的重要平台,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应该有不同方式的服务供给,也就是说,关工委要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导向,提供精准有效的关爱服务,才能使“假日学校”受到各个群体青少年的欢迎。

海曙区关工委为例,实行区划调整后,地域面积是原先的近20倍,青少年群体构成较之前更加多样。针对城区青少年学生举办的“假日学校”,主要是开展“海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倾向于职业体验和社会调查。针对农村青少年学生,重点是举办各种夏令营,如:龙观乡关工委组织50名优秀学生举办为期三天的“永远跟党走,争做三好生”夏令营活动,内容包括爱国故事演讲比赛,家风家规亲子活动,还有参观周恩来、鲁迅故居,将党史、国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横街镇关工委举办为期四天的“游学博物馆,丰润美少年”夏令营活动,学生们参观了天一阁、耕泽园、王升大、居家博物馆、黄古林草席博物馆等多个场馆,听取现场报告会,加深了对宁波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积淀。为实现城乡联动、城乡互动,区关工委还组织开展了“闻天一书香,解海曙文化,大手牵小手,融入大海曙”和海曙区“朗读者”小学生朗读大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让残障青少年也能享受快乐假期,区“五老”志愿者协会红烛爱心工作室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同一片蓝天”暑期班活动,内容有国学、朗读、手工、美术、表演、声乐等,“快乐参与、表现自我”是为这些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的目标。

此外,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主持实施了“甬润同心”项目,组织1750名“五老”志愿者与全市1800余名留守儿童结对,教育、引导、帮扶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宁海、余姚、象山等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服务站”成为重要的阵地。如:余姚市关工委联合红十字会、教育局、团委举办“金海豚”生命关爱公益夏令营,为四明山区的22名留守儿童开展为期10天的游泳技能培训和多元素质拓展训练,包括听革命故事、游红色遗址、走进机器人科技馆等活动。鹿亭乡关工委开展“红色文化不失传、留守儿童不失爱”活动,由女企业家协会、红十字会等组织向留守儿童赠送文具、食品和生活用品。

针对“小候鸟”群体,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父母亲大都忙于工作缺乏陪伴的时间,所以在一些“小候鸟”集中的“假日学校”里,作业辅导、才艺培训、参观实践等活动就成为服务重点。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新镇海小公民俱乐部”,作为全市“小候鸟”关爱服务示范点,在市、区两级关工委的重视下,配备了16名老教师志愿者、14名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5名在职教师志愿者组成的超强教学管理队伍,他们为“小候鸟”精心安排文化教学、作业辅导、主题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诸多课程,让“小候鸟”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一些企业关工委也专门拨出经费、腾出场地、聘请教师和辅导员,为来甬探亲的企业职工子女举办全日制“假日学校”,每天辅导孩子们完成假期作业,教授各类文体兴趣课程,还提供免费的午餐和点心。

第三,“假日学校”建设的精品化

在全市“假日学校”蓬勃发展,办学日益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各区县(市)关工委注重提质增量、打造精品。据统计,纯办学时间为10—20天的“假日学校”数量占总数比例逐年上升,今年暑期已达55%;纯办学时间为30天以上的“假日学校”数量比去年增长了16%;筹集的办学经费也逐年递增,今年的增长速度达11%。其中,北仑区、慈溪市关工委分别以“星级假日学校”、“示范暑期假日学校”评比为抓手,促进“假日学校”工作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北仑区关工委举办了19所纯办学时间为30天以上的“假日学校”,占全市总数的22%;慈溪市关工委举办了141所全天班“假日学校”,占全市总数的47%,这些“假日学校”办学时间大多为20天左右,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放心午餐。象山县爵溪街道、丹东街道、石浦镇、西周镇“假日学校”都达到300人以上的规模,全县范围办在学校场地的“假日学校”数量占全市总数的37%

第四,“假日学校”建设的集合化

一是办学资源集合化。“假日学校”是一项综合性民生工程,在全社会广受关注,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源。

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假日学校”办学资源集合化的政策依据。如:镇海区区委书记林雅莲为“假日学校”报道专版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各单位、社会各界支持关工委工作”;慈溪市市长项敏为“假日学校”批示每年下拨专项工作经费30万元,并将此项费用直接列入财政预算;象山县副县长钮晶莹亲自率领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假日学校”工作进行调研,县政协副主席欧亚群亲自为“假日学校”讲授国学课程;奉化区副区长陈彩凤专程走访慰问“假日学校”,并送去慰问物资。

各单位部门的配合,是“假日学校”办学资源集合化的重要保障。如:慈溪市教育局将参加“假日学校”工作纳入师德建设体系,鼓励在职教师在暑假期间为“假日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教师们精心设计课程,热心指导活动,大大提升了“假日学校”的教学质量。北仑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积极动员在职教师志愿者在党建平台“红领之家”报名,共有538名教师报名,占全区志愿者人数的的21%;区少年宫开展流动大篷车进“假日学校”活动,区委统战部、区市场监管局、区卫计局、区文化馆等部门为“假日学校”送去各方面知识课程;岩东污水厂、光大环保、消防馆、生态文明教育馆等也为“假日学校”开设绿色通道,形成了“室内外讲台兼有、软硬件师资公用”的资源集合化模式。

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假日学校”办学资源集合化的有力补充。如:象山县关工委建立了由蓝盾水救队、社安防火中心、慈善义工大队等9家社会组织组成的“社会助教团”。鄞州区百丈街道挖掘辖区内共建资源,吸收亚辉律师事务所、育乐湾、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等组织加入到“假日学校”工作队伍。

二是办学模式集合化。各级关工委秉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灵活办学”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使“假日学校”呈现多种办学模式集合化。如:象山县关工委实行“1+X”办学模式,建立起社会组织与街道结对、与社区结盟的制度,即由社会组织提供师资,由街道和社区提供教学资源。今年暑期,丹西街道将“绿丝带”、“衣重生”等社会公益组织引进“假日学校”办学中,其中“绿丝带”为北路社区“假日学校”提供全日班教学,还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衣重生”公益中心为新建社区“假日学校”提供特色课程教育,为学生家长组建微信群,每日发布教育动态,时时互动更新,获得家长好评。奉化区关工委采取多块牌子共同运作的“假日学校”办学模式,有效整合“红领巾学堂”、“小竹笋”、“春泥计划”等活动阵地,进一步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家庭的三级联动体系,破解暑期中小学生“分布广、人分散、难集中”的难点。慈溪市关工委采用村校联办、村企联办等办学模式,由单一办学走向联合办学,既保证了师资力量,也提升了“假日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是宣传方式集合化。在新媒体、自媒体广泛流行的当下,关工委的宣传载体也更加丰富起来。“假日学校”宣传工作除了使用原有的关工委工作网站、工作简报以及报刊、网络、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以外,各级关工委还纷纷建立QQ群、微信群、公众号,各种宣传渠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形成宣传方式集合化,使宣传工作效果更加快速便捷、全面深入。如: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余姚市、慈溪市、象山县关工委都建立了宣传工作微信群,无论是信息上传下达,还是工作交流讨论都十分便利。“假日学校”微信群和公众号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知名度和满意度,家长能及时了解办学信息并登记报名,还能实时获知孩子的动态;志愿者能自由选择服务项目,并随时随地分享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社会大众能通过常用的“浙江新闻客户端”、“甬派”等发布平台,看到真实、精彩的“假日学校”活动信息。此外,有些地方对“假日学校”宣传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有趣的尝试,如:北仑区各“假日学校”通过影音视频方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在休学典礼上邀请家长观看,获得群众良好口碑。宁海县力洋镇关工委、岔路镇关工委拍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题微电影,通过主流媒体播放,社会反响强烈。

 

    “假日学校”作为宁波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品牌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正在已有的成绩之上不断寻求突破和进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孩子需要的地方办好“假日学校”,办成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假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