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四点钟课堂的延伸和发展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 河北省关工委

    邯山区位于邯郸市主城区南部,现辖5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118个行政村,46所中小学,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总人口48.5万人。邯山区关工委于2003年在全国首创青少年教育特色平台“四点钟课堂”,活动图片于2011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图片展上,受到了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充分肯定。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闵振环、刘雅芝、刘晓莲,河北省关工委主任叶连松、常务副主任杨新农、龚焕文、李月辉、刘健生等先后深入到邯山区“四点钟课堂”调研指导。《中国火炬》、《中国妇女报》记者先后深入到邯山区“四点钟课堂”进行采访报道。河北省基层关工委现场经验交流会,天津市、烟台市关工委等先后到“四点钟课堂”考察学习。近年来,邯山区关工委努力发挥“五老”和大学生志愿者在“四点钟课堂”中的作用,积极在青少年中讲好中国故事,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传播社会正能量。经过不断的延伸和发展,“四点钟课堂”已经形成了以“五老”为主体,关工委牵总,街道社区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家长欢迎,青少年广泛受益的特色工作品牌,被河北省文明办评为“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一、“四点钟课堂”由单纯的帮助家长“看孩子”,向面对社区青少年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延伸
    针对小学生下午四点钟放学后无人看管这一社会难题,邯山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优势,本着为孩子着想、为家长分忧的原则,2003年初在百乐苑社区创办了“四点钟课堂”,提出了“学校放学,课堂开学”的工作思路,目的是为了笼住下午四点钟放学后没有人看管,在社区四处疯跑的孩子们。“四点钟课堂”创立的初衷仅仅是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写写作业,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落脚的地方,以帮助家长“看孩子”为目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我们发现单纯的靠“写作业”并不能完全拴住孩子们的心。为了更好的丰富孩子们的课后文化生活,“四点钟课堂”开始由“看孩子”向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方向发展延伸,先后增设了电影放映室、绿色网吧等硬件设施。针对孩子们年龄小,思想观念尚不成熟的实际情况,“四点钟课堂”通过组织孩子们观看伟大领袖毛泽东、身残志坚张海迪、解放军战士雷锋等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成长之路的影视片,请“五老”做革命传统报告等形式,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大丰富了“四点钟课堂”的活动内涵,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抓住了孩子们的心,逐步形成了集教育、引导、活动、娱乐为一体的社区青少年特色活动平台。
   
 二、“四点钟课堂”由关工委一家孤军奋战,向社区和学校多家合力共建发展延伸
   “四点钟课堂”成立初期,只是借用社区一间闲置的平房,因受到场地的限制和制约,只有关工委组织的几名“五老”在发挥作用。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有些老同志有时会力不从心,顾此失彼,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平推应对,被动支撑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后,为了“四点钟课堂”的健康发展,为了创建一个更加适合孩子们性格特点的活动平台,邯山区关工委主动与街道、社区、学校沟通协调,得到了大力支持和配合。街道、社区积极为“四点钟课堂”提供活动场地,增设了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悄悄话心理咨询室等活动场所,添置了乒乓球、羽毛球、军棋、象棋、围棋、跳棋、呼啦圈等活动器材,辖区学校选派1-2名高素质的在职教师进驻“四点钟课堂”担任孩子们的文化课辅导员,与社区关工委一起管理、服务孩子们,逐步形成了由离退休干部和社区干部、辖区学校共同管理“四点钟课堂”的新格局,推动了“四点钟课堂”的健康发展。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的4点钟到6点钟,“四点钟课堂”免费义务向社区青少年开放,双休日则全天开放,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写作业、读书看报、开展各类有益的文体、文化娱乐等活动。为了便于管理,“四点钟课堂”先后制定了管理员、辅导员职责和任务,与家长签订了孩子参加“四点钟课堂”活动的协议书,以家庭所需、社区所能、学生自愿、服务无偿为原则,一方面对孩子们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后辅导,一方面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四点钟课堂”由离退休干部为主体,向社会各界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发展延伸
   “四点钟课堂”创建初期,只有几名热心青少年教育的离退休老干部在跑前跑后,忙里忙外。为了管理教育好社区青少年,使“四点钟课堂”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邯山区关工委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借助社会力量共建“四点钟课堂”。先后与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引进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四点钟课堂”担任辅导员,辅导孩子们的作业,开展舞蹈、朗诵、绘画等兴趣活动;聘请交警、消防、司法、卫生、科协等单位的志愿者走进“四点钟课堂”,向孩子们讲解交通、消防、安全、科普等基本常识,多方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每年都从大学生中挑选20余名具有文体、法律、科普等特长,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四点钟课堂”担任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员,邯郸交警大队选派部分优秀交警就近联系警区内的“四点钟课堂”,他们尽职尽责,认真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活动。河北工程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韩艳丽充分发挥自己所学英语专业的优势,定时到“四点钟课堂”帮助孩子们背诵英语课文、默写英语单词,练习英语口语,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活动,受到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共创共建,“四点钟课堂”的活动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为了更好的与学校和家长沟通互动,“四点钟课堂”制定了《学生表现情况反馈卡》,定期发给孩子们所在的学校和孩子们的家长,使学校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四点钟课堂”的学习、活动等情况,并积极征求学校、家长对“四点钟课堂”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四点钟课堂”的活动内容。
   
 四、“四点钟课堂”由单一的在室内开展活动,向组织青少年到室外拓展活动发展延伸
   “四点钟课堂”成立之初,十分注重把孩子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的把孩子们“圈”在室内,生怕有半点闪失。随着参加活动孩子们的人数不断增加,室内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孩子们活泼好动性格特点的需求。“四点钟课堂”开始组织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室外,走入社区和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孩子们与“五老”和社区干部一起清理社区草坪、铲除社区楼道内的小广告,走访探望社区困难孤寡和空巢老人;到社会福利院、培智学校与智障青少年联欢互动;在社区广场开展羽毛球、滑轮、跑步、跳绳、文艺节目表演比赛等;以青少年家庭为单位组织集体参加公益植树活动,一家三口共同挖树坑、种树苗,培土浇水,让孩子们走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融入和亲近大自然;组织参加公益专家举办的“儿童自我保护防侵害”知识讲座,围绕青少年在身体、生命、财产等方面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孩子们自我保护能力,极大的拓展和丰富了“四点钟课堂”的活动内容。  
  
  五、“四点钟课堂”由单个社区一枝独秀,向多个社区百花齐放发展延伸
    邯山区“四点钟课堂”由过去零星的在百乐苑社区、天水社区等有条件的重点社区开展活动,到目前已经发展延伸到了全区的每一个社区和部分行政村。邯山区关工委对“四点钟课堂”的活动内容并不强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而是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工作方针。百乐苑社区“四点钟课堂”依托兴华小学,侧重孩子们的作业辅导,重点组织孩子们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向孩子们讲授革命传统故事;天水社区“四点钟课堂”着眼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侧重培养孩子们的剪纸、绘画、唱歌、舞蹈、手工制作等技能;罗三社区“四点钟课堂”积极与交警、消防等部门紧密结合,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消防、交通、安全等知识的灌输,侧重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能力;邯峰社区“四点钟课堂”重点向孩子们讲授卫生、饮食等生活常识,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干河沟社区“四点钟课堂”侧重举办故事会,开展“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等活动,向孩子们讲好中国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血脉。目前“四点钟课堂”在邯山区各个社区已经得到基本普及,孩子们放学以后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在社区四处疯跑,而是先后来到社区内的“四点钟课堂”,开始了快乐的课后生活。 
   “四点钟课堂”开办至今,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创新延伸,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有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无私奉献,“四点钟课堂”一定会茁壮成长,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