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党建+关建+互联网”翻开牧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篇章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8月29日

来源: 呼伦贝尔市上尔虎旗关工委

    陈巴尔虎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牧业旗,全旗土地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5.8万,有蒙、汉、鄂温克、达斡尔等14个民族。

    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旗已建立关工委126个。其中,旗级关工委1个,苏木镇7个,办事处2个,旗直机关48个,嘎查29个,社区14个,国企11个,民企1个,中小学13个。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人员达1679人,其中“五老”人员1024人。83个基层关工委达到“五好”标准。达标率为70%。

    一、加强关工委工作,必须走“党支部+关工委”之路

    我旗从牧区基层实际出发,在探索符合牧区实际的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党支部+关工委”的组织模式在中小学生根发芽

    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茫茫草原,地广人稀。关工委工作如何抓,怎样才能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融入德育工作主战场?是摆在陈旗关工委老同志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将关工委工作与校党支部工作结合起来,关工委提出了大胆的思路。于是,在各中小学成立了支部书记亲自任关工委主任,大队部、少先队、团委和妇女小组以及环节领导任成员,老校长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关工委领导小组。学校关工委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德育工作整体部署,借助党支部活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党支部+关工委”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开花

    社区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成长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场所,是青少年教育基地,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在社区组织和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难度很大,主要表现是“五老”少,设施不全,居委会领导老化,党组织薄弱。那时候虽然建立了关工委,但是活动开展不起来。2003年,我们把学校的做法向旗委进行汇报并提出“把旗直机关逐年退休的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管理工作下放到社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和关工委组织建设”的构想。旗委领导高度重视老同志们的建议,同意并要求各社区按照学校的组织模式组建社区关工委。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党支部+关工委”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不仅加强了社区党建工作,而且壮大了“五老”队伍。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即老党员参加党支部委员会,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党建与关工建设的步伐。也使关工委工作始终处在党支部的领导之下,保证了党的领导,加强了党支部与关工委的紧密联系,提升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

    3、“党支部+关工委”的组织模式在苏木镇嘎查结果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度也在基层。就牧区来讲,在苏木、镇和嘎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难度更大。一是限于牧户居住的分散性,交通的闭塞性,信息的滞后性,给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增大了难度。二是集中办学,使许多老牧民带着隔代孩子在旗所在地定居,而留守在嘎查的老人日趋减少,“五老”更为奇缺。这些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苏木镇和嘎查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和活动开展带来根本性制约。从实际出发,跟学校、社区一样,建立“党支部+关工委”这种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成为必然。苏木镇和嘎查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一名老同志担任同级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团组织、妇女小组负责人等任成员的关工委领导小组在所有苏木镇和嘎查相继成立。从而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关工委主动作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

    截止2007年底,全旗旗关工委到学校、社区,从苏木镇到嘎查,普遍建立了“党支部+关工委”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

    2009年形成了“党支部+关工委”的关工委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经验材料, 2016年旗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支部+关工委”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陈党办发〔2016〕20号),“党支部+关工委”的关工委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更进一步完善。

    实践证明“党支部+关工委”牧区工作模式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确保党员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 “党支部+关工委”有助于 “四纳入”“四到位”“四统一”

    “党支部+关工委”这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是通过党支部的带动,让全体党员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活动,以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青少年,以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青少年。做到了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使编制人员落实到位、办公场所和设施落实到位、工作制度落实到位、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四到位”,从而做到关工委工作与党政其他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检查验收,统一表彰奖励,促使基层关工委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三、“党建+关建+互联网”,破解了牧区关工委难题

    草原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如何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党建工作一直是个难题。 陈巴尔虎旗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一款在手机上操作便捷实用,只需在微信中嵌入,而无需单独下载APP的软件——“为村”为抓手,一次性将全旗全部苏木镇及嘎查、社区纳入了“互联网+牧区”行动,让旗、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全部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为村”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链接牧区、链接居牧民,挖掘牧区价值,打造“智慧牧区”,为牧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连接服务,推进新牧区建设搭建了信息平台。 

    我旗关工委认识到了“为村”平台的优势,于2017年6在旗委的关心下,在团旗委的帮助下,开始在“为村”平台“党建之家”栏目模块中开辟 [关心下一代]专栏,从而形成了“党建+关建+互联网”的工作机制。如今,“为村”平台上“党建之家”模块的点击量已达一万多次。

    巴彦社区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柱是一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为村”平台上线以来,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开手机上的“美丽陈巴尔虎”微信公众号,了解村里的新鲜事。说起“党建之家”包括的主题教育、党支部在线学习、流动党员“微支部”、“关心下一代”等几个板块,老人家能轻车熟路地演示操作。他说“以前上党课的时候,赶上头疼脑热没法参加,还要麻烦关工委的同志送学到家,现在牧区的党员群众特别是我们老年党员,无论天气恶劣还是路途遥远,都能在‘掌上’集中进行学习。” 

    “党建+关建+互联网”的工作机制,使我旗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方便快捷地开展社区、嘎查关心下一代工作。

    1、“党建+关建+互联网”,加快了宣传的时效,提高了群众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知晓率,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

    2、“党建+关建+互联网”的智能作用,实现党群互动、干群互动、群众互动,实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点对点、指尖对指尖的无缝对接,收集了解社情民意、反馈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3、“党建+关建+互联网”使基层组织有了活力,夯实了基层组织,增强了基层关心下一代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全方位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

    4、“党建+关建+互联网”解决了基层关工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定好位、担好责、做贡献的问题。使“五老”成为“社会协同”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加强管理、教育、帮助特殊青少年群体,解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在促进代际和谐、家庭、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力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5、“党建+关建+互联网”使全社会齐心协力唱响“齐奏曲”。全旗7个苏木镇29个嘎查和14个社区均纳入以“为村”为载体的“互联网+牧区”建设项目中,实现了“互联网+”基层党建、政务公开、社会治理、精准扶贫、信息资讯、社群互助、互动交流、旅游推介、电商平台等服务的全覆盖。旗、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为村”平台微信公众服务号,形成了立体的“关心下一代”网络体系。 

    “党建+关建+互联网”的工作机制破解了牧区居住分散,难以统一安排工作、统一活动、统一学习的难题,激发了基层关工委活力、拓展了家长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渠道、拉近了关工委与牧民、“五老”与青少年的距离,成为“五老”做好等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抓手”和“新载体”。翻开了牧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