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视窗> 详情页
发挥“五老”优势共建合作育人平台 ——西南大学关工委与重庆市北碚区关工委合作纪实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0年06月04日

来源: 五老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西南大学关工委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主动谋划“走出去”的发展思路,2013年5月主动与重庆市北碚区关工委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为“五老”施展优势和才能,参与地方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开辟了新的领域。6年来,在重庆市北碚区六个乡镇、五所中小学、十几个社区开展师资培训、教学交流、足球普及、普法教育、儿童关爱、科技服务、文化下乡、专题讲座等活动70余次,参与的大中小学生达到50000人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咨询达到15000人次,这些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助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教师教育是西南大学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学校拥有不少的老教授、老专家,他们十分关心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渴望在有生之年为社会青少年培育做点贡献的愿望。在学校关工委精心策划下,一批老教授、老专家通过校区关工委合作平台,纷纷投入北碚区农村教育帮扶及社区儿童的关爱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但是复兴镇“线描画”在当地很有名气,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学校全国教学名师、老校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宋乃庆带领下,美术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领导、老教授、老专家来到复兴小学,就“线描画”打造、教学交流、师资培养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宋乃庆认为,复兴镇有“线描画”传统,完全可以把“线描画”融入学校的教育中,打造一所以“线描画”为特色的学校,要求各个学院落实措施与复兴小学达成长期支持的协议。自此,学校相关学院就师资免费培训、教学资源免费共享、邀请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等开展了对口帮扶,并在复兴小学设立了美术教学实习基地,先后选派10多名青年教师和80多名大学生到复兴小学开展教学交流或教学实习,重庆市关工委肖祖修主任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学校生物技术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林元吉亲自给2000多小学生做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老年书画研究会龚治方会长亲自教小学生作书画。

通过几年的对口帮扶,复兴小学的教学水平有显著提升,以“线描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基本形成,该校“线描画”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基地学校”、“重庆市童画中国梦示范基地”、“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复兴镇“线描画”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学生的“线描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等大型活动展出。

不仅如此,为拓展老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学校关工委响应重庆市关工委“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要求,配合北碚区普法示范区的建设,选派150名法学专业大学生常年在北碚区街道、社区、学校开展普法宣传,发放资料和书籍8000余份,经校区关工委牵线搭桥,在北碚区职教中心挂牌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直接参加中小学生及市民12000人次,有力推动北碚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区”建设。

在校区关工委协调下,体育学院老教练秦光樵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多次到北碚区天府中学开展体育用品捐赠、现场教学指导、足球比赛等活动,并在该校建立了足球教学实践基地,有力地提升该校的足球运动水平,使天府中学成为“重庆市足球特色学校”。

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关爱社区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贫困儿童健康成长是校地关工委合作一个重要目的,学校通过校区关工委组织和协调,建立大学生服务社会贫困儿童活动机制。

重庆市北碚区红岩小学是一所厂办子弟校,教学条件十分落后,基本都是附近农村的孩子,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关工委动员学生社团,通过义卖书籍和报纸的款项捐助该校200个经济贫困儿童,并在校设立“爱心书角”,捐赠图书1000余册,关爱活动已持续了5年。

重庆市北碚区凤林小学是农民工孩子较多的学校,在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明树老师带领下50多名大学生通过“大手牵小手,放飞梦想”主题活动与该小学200多名农民工的孩子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大哥哥、大姐姐们一直与孩子们保持联系,辅助孩子们学习,与孩子们分享成长经验,学院关工委还不定期组织该校小学生与大学生开展联谊活动,邀请小学生参观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参观,开拓孩子们的学习视野。

校地关工委为满足社区儿童和家长的服务需要,主动将工作向社区延伸,学校关工委联合校团委,在全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500多名,带领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先后在北碚区歇马、北温泉等九个社区举办形式多样的儿童关爱活动,如地理科学学院关工委收集书籍在北碚区歇马镇街道开设“微笑图书室”,为暂时无法回家的小学生以及社区群众免费提供阅览图书;新闻传媒学院关工委在“308”社区设立“四点半学堂”,大学生志愿者轮流辅导小学生的学习或开展活动;外国语学院在学府小区举办“星期日英语班”、“课业辅导室”,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这些服务活动解决部分家庭接待难的问题,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针对北碚区部分社区活动单一、农村小学文化贫乏的问题,校区关工委联合老教授协会,先后组织25批大学生文化员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到重庆市的30余个村社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联合学校老年书画研究会组织老专家们在北碚区部分社区、农村、小学开展“书画下乡”活动20余次,免费为农民、农村孩子写春联、画山水画、人物素描等,还亲自到几所小学指导书法和绘画教育,引起社区居民和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几年来,校区关工委为农村撰写春联3000余幅,牌匾80幅,现场作画15幅,赠送书籍1190册,文艺演出5场,受到当地政府、学校和村民的好评。

开展“老专家下乡”活动,帮扶农民科技脱贫

为充分发挥学校农业科技优势,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校区关工委积极开展“老专家下乡”活动,先后动员园艺园林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等关工委,以林德清、林元吉、阎玉章、吴珍龄、冯昌田、邓先明、罗勇、李晓林等一批蔬菜、果树、蚕桑、家禽、植保等方面的老专家,长期深入北碚区柳荫镇、金刀峡镇、东阳镇、歇马镇、龙凤桥街道、澄江镇等几十个村社和十多个农产业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以举办培训班、现场咨询、生产基地调查、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解答农民关心的种植、养殖、果品储存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问题。

如为支持北碚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专家们几十次到北碚区西山坪村(西瓜、葡萄和洋槐、家兔养殖)、龙车村(白萝卜等蔬菜)、虎头山村(大棚蔬菜、果树)、柳荫镇、澄江镇(柑橘、柚子)等基地开展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和面对面的指导,基地果蔬产量显著提升,品种得到了改良,打造一批在地方很有影响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六年来,专家们为北碚区种养殖专业户250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印发农业技术资料6500余份,被当地农民亲切称专家为“致富财神”,其中林德清因长期扎根农业科技第一线,事迹突出,被中国老龄委评为“全国老有所为楷模”,荣获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开辟大学生参与社会新途径,拓展关工委实践育人功能

校地关工委合作始终没有离开对大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而是充分利用北碚区人文资源丰富、农业特色产业多的优势,极力开辟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接受社会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几年来,有300名农科大学生跟随老教授、老专家深入田间、农户、基地开展科技咨询、参与生产实习和农村调查等工作;有800多名师范专业大学生参与结对帮扶、支教实习、社区儿童辅导等活动;有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学校附近社区开展义务电器维修、法律咨询、卫生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讲等服务活动。有大学生称赞说:“活动使我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了。”

为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人生观、就业观教育,校地关工委联合邀请专家、杰出人物为青年大学生作报告,先后邀请“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获得者张立勇作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重庆大学吴家华教授作题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立足点》、北碚区柳荫中学教师潘均作题为《把握》等报告,累计有5000多大学生聆听报告,报告深深地激励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和珍惜青春、奋发有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志向。

合作育人优势突显,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实践表明,校地关工委合作不但大大拓展高校关工委发展空间,而且提升高校关工委社会影响力。从校地合作以来,西南大学12个学院关工委近百名老教授、老专家、老教师参与其中,大大增强了基层关工委的活力。“五老”们不顾年事已高,常年深入农村中小学、农业生产第一线,为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关爱社区儿童成长、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校地合作工作得到重庆市关工委、重庆市教委关工委、北碚区政府和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给予高度肯定,社会主流媒体对校地合作模式及“五老”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2015年,学校关工委以《立足自身优势,推动校地关工委合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题,探索校地合作的育人的意义、优势、机制及途径,得到教育部关工委课题研究资助。

值得欣慰的是,重庆市关工委肖祖修主任3次亲临活动现场指导,并多次在全市关工委会上强调:西南大学关工委与北碚区关工委合作是推动关工委发展一种很好的模式,对高校和地方关工委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指导意义,希望校区关工委牢牢把握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向,以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特殊儿童群体、农民科技脱贫为帮扶对象,不断探索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做到优势互补、实质融合、合作共赢,为高校关工委“五老”深入社会基层主动搭建好平台,走出一条可行发展之路,努力将校地关工委合作打造成重庆市关工委工作一个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