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视窗> 详情页
上海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一群人的宣讲感染一座城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0年01月19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

  一个人的宣讲感染一群人,一群人的宣讲感染一座城。

在奔流不息的黄浦江两岸,始终有这么一个特别的群体: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重整行装再出发,从学校到社区,从机关到企业,从政治到经济,传道释疑解惑,发声发文发力,如春风化雨般,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千家万户。

1.jpg

全国最美五老李仁杰应邀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上海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会(摄影:陈正宝)

他们中有“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孙瑞英,“抓斗大王”包起帆,还有“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他们就是上海市离退休干部理论宣讲群体,为了承载党的初心和使命,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他人,仅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先后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万余场次,受众逾400万人次。

初心不忘,奋斗不止

2.jpg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在街道社区开展理论宣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后,全国最美“五老”、中共长宁区委原书记李仁杰“坐不住了”:受邀出席上海市委常委专题学习会,讲述初心和使命;以长者角色走进长宁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与青年们谈理想、奋斗和人生;还“随叫随到”走进街道社区义务宣讲,和居民们打成一片……

一心跟党走,一生为党言。这不仅是这位87岁离休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市5000多名“五老”报告团成员共同的坚守!

时有“牵挂”的“五老”们总满怀深情地说:离退休后回归了社区,与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比过去在职的时候更能了解了,更理应继续发挥作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jpg

退休干部丁昆源发挥余热开展宣讲

青浦区退休干部丁昆源,是一位拥有30年军龄、60年党龄的退役老兵。从2005年开始,他坚持发挥余热,传播党的声音,从党的十六大讲到党的十九大,共写讲稿87篇40多万字,开展宣讲695场,听众达5万多人次。凡是听了他课的人,都会由衷地向“老丁伯伯”竖起大拇指:“不是教授的教授”。

“要对得起习总书记‘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的褒奖和期望!”老劳模沈明飞讲述了一件往事:一次,他应邀宣讲新四军浦东支队抗日故事。牺牲烈士的后人当场就流下眼泪,还上前拉住他的手说:“我们不怕牺牲,只怕被遗忘!”这件事使沈老深受触动:宣讲活动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宝山区,现年75岁的魏刚,身兼淞南镇群众性理论宣讲团团长、党支部书记、楼组长等数职,仅十八大以来共参与宣讲460场,听众约38700人次。查出患有重症后,他坦然地与老伴一起办理了遗体捐赠,又乐此不疲奔向宣讲一线。

4.jpg

身患重症的退休干部魏刚仍然坚守宣讲一线

为确保宣讲活动深入持久、形成效应,全市各级老干部宣讲团队始终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中心大局相结合、与离退休干部特长爱好相结合、与受众需求相结合,精心设计宣讲主题。特别是近两年来,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持改革、助力发展”“赞成就,助发展,当先进、助发展”“我与共和国同龄”“从石库门再出发——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宣讲活动,既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传承了红色基因。

离休不离党,退休不退志。现如今,全市活跃在宣讲第一线的各类老干部宣讲团、报告团有800余家。每逢党的重要会议召开或重大活动,老同志们都会在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支持下,不仅深入学校、社区、党政机关,还要到企业、院校、部队营区,甚至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进行宣讲,无怨无悔,初心不改。

我讲的,都是我信的

“什么是信仰?”“为什么要爱国?”……

无论是青年学子,还是社区居民,关于“信仰”“爱国”之问不绝于耳,这也是全市离退休干部宣讲员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激烈。老同志们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5.jpg

“要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宣讲才将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为此,普陀区普老宣讲团、浦东新区塘桥“五老”先锋宣讲团、上海大学快乐百岁讲师团、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等宣讲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并聚集了一大批历经风雨、信念坚定且有发挥作用意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国史军史,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释疑解惑。

今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不同时期、不同战线重要事件、重大活动的亲历者、见证者,离退休干部们按照市委老干部局“乐龄申城·五心行动”部署,主动深入机关学校、社区里弄,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主线,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讲述党的故事、中国故事以及上海故事,帮助大家回望历史、见证奇迹、感受辉煌,从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宝钢青年职工们听了宝钢关工委宣讲团老同志的宣讲后表示,一定要发扬老一辈勇于奋斗、善于创新的精神,创造出新一代宝钢人的出彩人生!

理论宣讲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对党的科学制度和理论体系是否真信真学真懂。为了当好“明白人”和“解惑者”,每次宣讲前的“先学一步”,已成为各宣讲团队和广大“五老”的共同习惯。为提高宣讲活动效果,长宁区“五老”报告团每年都结合主题组织骨干成员编写相应的宣讲教材,印发给全体成员进行宣讲。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青少年,听了之后都夸赞“讲了‘大实话’,很是吸引人”。

6.jpg

长区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宣讲现场

一段时期,社会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现象,一些人对“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改革政策产生动摇。在充分肯定“政策伟大正确”的基础上,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宣讲团组织老同志们反复查阅了中央文件和《邓小平文选》,摘录相关语录,进行归纳梳理,得出“先富”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即勤劳致富和合法致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同志们在组织原原本本学原文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先富”政策好不好,不能“避开”前提条件,更不应该生硬地把“白猫黑猫”的帽子套上去,这明显就是违背和歪曲党的政策……

理清则事明。听了宣讲的群众纷纷给老同志点赞:你们钻得深入,信得深沉,讲得深刻,令人不得不服!

抢占网络“阵地”话语权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大离退休干部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要求,在坚持宣讲活动“面对面”同时,积极将宣讲“阵地”向网络空间拓展,力求“线下”与“线上”同步。

7.jpg

闵行区“春申晚霞”网宣团拍摄网络宣讲视频

无论是利用市委老干部局门户网站“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专栏、“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博客空间”,或本单位本系统网络平台,还是“上海市离退休干部网宣达人”微信公众号,或创办个人微信公众号,“夕阳正红”“春申晚霞”“跟着老干部读马列”等全市20余支网宣团队的老同志们,面对热点难点,旗帜鲜明,敢于说“不”,并在第一时间主动出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增添网上正能量。

在“学智能手机,做网宣达人”活动中,市台办退休干部葛凤章创办了“旗盼创作室”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宣传党的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和两岸交流的真实故事。如今,该公众号已经拥有包括许多媒体记者在内的近千号固定“粉丝”,有的文章还被《中国新闻》《中国台湾》《联合时报》等媒体转载发表。

群雁高飞看头雁。2017年,在“乐龄先锋网上行”活动期间,奉贤区“夕阳红”讲师团不仅聘请了24名理论水平高、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退休干部,对全区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工作进行实时点评和转发,还从讲师团中遴选出78名网络基础好、政工本领强的老同志担任“网络文明志愿者”,组织他们通过微信群、QQ群和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去影响和引导广大网民。退休党员施楞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后,经常通过博客“春的韵律”,在线与青少年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谈理想,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位“线上”青少年思想工作。与“鼎鼎”网上“邂逅”后,施老师不仅及时为“鼎鼎”答疑解惑,帮助其消除“成长时的烦恼”,还结成了“忘年交”。“鼎鼎”考入北京大学后,至今仍与她的“施老师”保持着联系。

8.jpg

奉贤区“夕阳红”讲师团成员施楞开展宣讲

“发出春申好声音,传递晚霞正能量。”十九大召开前夕,闵行区“春申晚霞”网宣团,在16名网宣骨干引领下,集聚团队力量,从“正(正能量)、近(贴近工作生活)、真(真情流露)、实(实话实说)”入手,撰写了一批真实、生动反映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党风政风变化的优秀博文,营造了良好氛围。据不完全统计,该网宣团平均每年在网上发表美篇、博文、微博等3000多篇(条),单篇博文阅读量多数在万人次以上。

不少单位还在网络平台上新设了“网上微课堂”“网上微直播”“网上微展示”“网上博客秀”等特色做法,使党史国史、方针政策及红色故事宣讲更灵活、更生动,不仅吸引了“眼球”,还增强了宣讲活动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

用大众化语言化大众

一次,有人向“众鑫有话”讲师团、原南京政治学院退休教授姜德福提出疑问: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为什么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会出现假冒伪劣等乱象?

9.jpg

“众鑫有话”讲师团、原南京政治学院退休教授姜德福

姜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五角场的“彩蛋”这一“立交桥”现象为切入口,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首先与大家回顾了五角场当年交通最为混乱期,就是老路被铲掉、“彩蛋”未建成那两三年。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改革也有这么一个破旧立新、新旧交替的过程,出现乱象不可避免,也不是短时期内就能解决,这是不得不付出的“学费”……

司空见惯的现象,贴切生动的类比,让有过“交通堵塞”之痛的人们陷入深思,然后“共鸣”,进而在茅塞顿开中进一步强化了信心和信念。

“听众是否‘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这是判断宣讲好坏的一条很重要标准!”为此,老同志们认为,理论宣讲不能“照本宣科”,必须找准理论与社会需求的连接点,善用“大白话”“小故事”,传播党的声音,确保入耳入心。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像这样的大众化语言不仅成为宣讲“标配”,不少听过课的群众也都“耳熟能详”。

10.jpg

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宣讲团李自力在宣讲中与青年人开展互动

老教育工作者周娟娟加入宣讲队伍后,比退休前反而更忙碌了。原来,为了使宣讲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她每次宣讲前都坚持亲自备提纲、做幻灯片,往往一干就是好几天,还查资料、找出处,不厌其烦。女儿不止一次劝阻,“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那么辛苦了”。周娟娟始终只有一个回答:要么不讲,要讲就要讲出“彩”,有人听!

为确保“靶向发力”,不少老同志在宣讲前都会准备不同“版本”提纲,即面向青少年的“案例版”,侧重以事引人,以情感人;面向社区群众的“大众版”,讲求联系实际,通俗易懂;面向企业员工的“答疑稿”,通过政策解读,振奋人心;还有“精细版”,以党政机关、高校等单位为对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宣讲成效最大化。市委组织部原部长沈红光,因人施“讲”,形式灵活,其所在街道专门开设了“听沈部长讲十九大”专题讲座,每次受众达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