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详情页
关爱留守儿童 共筑温馨家园——龙江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积极开办“留守儿童爱心学堂”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6月06日

来源: 福建省南安市关工委

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地处南安市西南部,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水暖阀门基地镇”。全镇人口57000多人,其中常年外出搞水暖阀门供销及打工的就有近30000多人,与此相伴而生的是,众多留守孩子却成了让人担忧的特殊青少年群体。这些孩子给学校教育提出新课题,迎来新挑战,带来新问题——那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几年来,英都镇关工委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创新教育模式,运用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留守儿童爱心学堂已成为我镇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大特色,深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赞誉。

一、背景起因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许多农民特别是中青年携妻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学校新的群体。学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不少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为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摸清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镇关工委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一是对在校留守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统计,二是协助教师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就“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家庭教育管理”、“学生生活状况”、“学生品行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调研。镇关工委依托龙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这一平台,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对周边六所小学和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进行调查摸底。据调查,2014年春季在校就读的1955名小学生中,留守学生785人,占学生总数的40.2%。调查显示:这些孩子的父母或其中的一方流动到外地经商或打工,他们有的随爷爷奶奶生活;有的随叔婶姑舅、好友乡邻生活,亲情教育严重缺失,使他们在思想品德、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个性上任性、纪律上松懈,遇事不冷静,容易走极端;二是社会公德差,没有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三是自暴自弃、意志消沉,厌学、逃学甚至通宵上网不回家。以上因素导致了许多留守孩子性格相对孤僻、情感相对脆弱、学习相对懒散,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更成为当今社会农村教育一大突出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

1.创造条件营造温馨家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经济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课题。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温馨的梦想家园,成为镇关工委协助学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头等大事。镇关工委主动协调中心小学关工委积极配合各小学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社会各界捐资。由南安市、英都镇两级财政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学生公寓楼”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食宿问题,使英都中心小学成为一所典型的寄宿走读双轨制的学校。学校设有学生餐厅,开辟了阅览室,配置了电视、电脑,浴室、阅览室、亲情接待室、卫生保健室等设施;学校在南安市财政支持下投入15万元建设英都“启航”乡村少年宫,通过这一平台,开设了书法、美术、舞蹈、乒乓球等20个课外兴趣小组,要求留守儿童人人参与,配备专职教师辅导,帮助留守儿童陶冶情操,满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娱乐等需要。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队伍,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帮助留守儿童养成勤洗脸、勤洗脚、勤换衣等生活习惯。

2.筑爱心学堂情暖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地解决家长假期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生活无人照看后顾之忧,更多地给留守儿童关怀和帮助,让他们过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三年来,由中共英都镇委员会和英都镇人民政府主办,英都镇关工委、英都镇团委、英都镇卫计办、英都中心小学、社区教育中心承办,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卫计委、泉州市关工委、泉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南安市民政局、南安市卫计局、南安市关工委、南安市团委、南安市妇联协办的“英都镇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堂”设在英都镇龙江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爱心学堂共开设7个班,分别是信息技术、绘画、科技活动、象棋、演讲与口才、南音和书法。学员230多人,师资主要由英都中心小学资深的老师和暑假返乡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不收任何费用,活动为期一个月。学堂自办班三年来,社会反响很好,鲤城、德化、晋江、惠安、洛江等市区先后到龙江“活动中心”参观取经,也引起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康涛市长的重视,在2016年暑假开班期间,百忙中的他特意前来调研,康市长对我们龙江“活动中心”在“建、管、用”,特别是开设爱心学堂成功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泉州市教育局、关工委把我们成功的经验向全市推广。

正是由于营造了人文的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保留着心中的一份美好梦想。“爸爸妈妈在深圳打工,家里只有我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伴。”来自坪山村10岁的陈珍珍轻声讲述自己的留守生活,“去年,我到了龙江“活动中心”开办的留守儿童爱心学堂。这里的环境优美,老师对我们像亲妹妹一样,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我很喜欢在这里学习。”自从进入留守儿童爱心学堂,洪珍珍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3.加强疏导沟通情感世界

在父母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和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心理问题成为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镇关工委协助中心小学和龙江“活动中心”充分挖掘资源,在中心小学和龙江“活动中心”各创建一间心理咨询室,设立了“留守儿童双休日快乐驿站”,通过开展读书读报、故事会、棋类、歌舞、绘画、手工、科技、书法等活动,设立“梦想心语小屋”、“悄悄话室”、“心灵驿站”,为他们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义务服务。在心理辅导室的留守儿童的记录本上写着许多的悄悄话:我昨天逃课去上网了,我偷了同学的东西,我又说谎了,我昨晚尿床了……这个不公开记录本由心理辅导老师保管,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自己成长中的问题与烦恼写给老师,老师也像好朋友一样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中心小学的心理咨询室还收集老师和外出家长的电话、QQ号码、电子邮箱并打印出来,分发到每名外出家长的手中,从而构筑起“电子家访”的桥梁。考虑到留守儿童久久未能和父母见面,心中想念父母的情况,爱心学堂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开辟“网上会亲室”通道,让留守儿童及时和双亲联系沟通。“妈妈,我好想你!这次期中考试我语文、数学都得了双优!”“小云真棒!妈妈也想你,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是去年718日,在学校的电脑室里,南音班的洪小云同学与远在昆明的父母“网上会亲”时的对话。视屏上,洪小云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父母的爱和鼓励,让洪小云心情激动,感到幸福极了。由于整个过程学生是完全自主的,面对最亲近的父母,学生比较放松,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有助于老师通过家长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情况。

4.结对帮扶提高学堂教育实效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其学习有困难时,缺少家庭教育,缺乏父母辅导;遇到生活、思想有问题时,缺少家长帮助,缺乏心理疏导。针对这些问题,中心小学和龙江“活动中心”爱心学堂建立了帮扶制度,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学生志愿者、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等社会资源,给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知心姐姐或爱心妈妈等,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要求每周知心姐姐或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和潜能生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定期与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交流、沟通与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情况,帮助他们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节假日邀请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潜能生到家做客,使留守儿童从中感受到来自于知心姐姐或爱心妈妈那里的温暖,从而弥补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里孩子的亲情缺失以及减少对他们在人格发展上的消极影响,增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5.形成合力搭建成长平台

龙江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的“爱心学堂”还对家庭困难学生开展了结对子帮扶活动。2015年六一儿童节,镇党委、政府领导,关工委和中心小学学校领导与23名留守学生结成了对子。在“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仪式上,各位领导和“爱心妈妈”把书包、文具、钱等物品当场捐赠给了与自己结对的学生。为了使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镇关工委和中心小学教育中心爱心学堂除与家庭取得联系来加强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外,还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争取他们对留守儿童学生的关注和关爱。邀请市、镇妇联组织开展了代理家长与学生谈心活动和“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公益讲座”;与共青团南安市委共同倡导关注“留守儿童微心愿”活动,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来校关心留守儿童,加入到爱心志愿者的行列,尽自己的一份力,捐款捐物,送上一条跳绳、一个新书包、一个篮球……圆了留守儿童们的小小心愿;与市公安局团委一起开展了“法制知识进学堂”等主题活动;邀请仑苍交警中队深入学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洪本训带领部分退休老师,利用“道德讲堂”这一平台到学堂对学生开展了多场感恩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关爱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变得知法守信、健康自信、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为了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都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心小学教育中心和龙江“活动中心”的爱心学堂通过报社、广播站、电视台报道了爱心学堂的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先后写出留守儿童调研文章、新闻报道共10余篇。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光靠关工委和社区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用行动为留守儿童创设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用爱心感化每一位留守儿童孤独的心,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取得成效

目前,“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学堂”教学活动已初见成效,成为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大特色。

1.全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2.留守儿童入网吧等不良行为已基本杜绝,学生学习风气浓厚。

3.留守儿童由孤僻、自卑向活泼、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发展。

4.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生活不断得到丰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5.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得到净化、优化,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正孕育着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6.家长暑假无时间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得到解决。

四、经验启示

1.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全国全党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消除,更何况留守儿童的产生还有外出务工家长自身能力、意愿等诸多个体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有短期思想,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2.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发挥社会资源整合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努力推动是实现不了的。要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更加充分地依靠和发挥当地相关部门与机构的职能作用,更加广泛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同时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群众干部热情参与的良好氛围与强大合力。

3.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必须进一步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重视家庭教育。调研显示,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在自控能力、卫生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要好于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儿童。“一个好母亲胜过一百个教师;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因此,在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如何提高农村家长关于家庭亲情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度,把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和监护放在首位;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能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还需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