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撬动地球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 ——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12月23日

来源: 湖南省关工委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之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石头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依次为家庭、学校、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其中列第一位的就是家庭。还有人说过:“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些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安定、民族繁荣的极端重要性。家庭教育的这种重要性,不论时代如何进步,环境如何变化,始终都不会改变。然而,一个时期内,我国家庭教育被普遍忽视,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严重”。

一是家教责任缺位情况严重。主要有这样三种家庭:第一种是不重视。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孩子教不好,孩子调皮、叛逆都是老师的责任。少数家长甚至成天玩手机、打麻将,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第二种是缺时间。一些社会精英人士,比如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国家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忙于拼事业,难得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一些社会贫困阶层,则忙于拼生计,也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农民,常年外出打工,一年难得与孩子见上一面,把家庭教育的责任甩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第三种是无法履责。极少数家庭或者父母双亡,或者监护人由于身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疾病导致残、呆、傻(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贫困山区近亲结婚者中间),或者因违法犯罪服刑,无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

二是家教内容偏向现象严重。比较普遍的倾向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轻心理、重智商轻情商、重言传轻身教,尤其是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裹挟下,不少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看得高于一切,把分数的高低作为判断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为了孩子能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不惜代价,甚至砸锅卖铁,送孩子上各种名目的补习班、竞赛班,请老师补习文化课。与之相反,却严重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锤炼良好的品格,从不引导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倾向,文化学习情况之外的表现,从不关心过问。在他们看来,现在谈孩子的品德教育,似乎不合时宜,因为这和考试分数无关。这种严重偏向,导致不少家庭的孩子,从小自由懒散、追求享受,唯我独尊、骄横任性,自私自利、待人冷漠,性格怪癖、固执偏激,极少数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训十分沉痛。

三是家教能力不足问题严重。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父辈和祖辈两代人养育。后者作为“隔代教育”的主导者,一方面大多经历过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家教、家风、家训已基本失承;另一方面,由于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对现代教育理念和知识更是茫然无知。而相对年轻的父母这一代,既没有接受多少传统教育,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知识。这样的两代人教育孩子,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误区。综观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既有“树大自然直,儿大自成人”的自由放任,更有乐道于“精心设计孩子前途”的专制监管;既有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必要约束的过度放松,更有违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拔苗助长”;既有动辄斥责,甚至体罚的严厉苛刻,更有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纵容。家庭教育中的这些做法,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给不少家庭和社会带来消极后果。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印光法师曾经说过,“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狎匿匪类,为社会害。今之天灾人祸,多由此不知为父母之道者所酿成。”印光法师所描述的悲剧在一些家庭已经上演。这是家教能力缺失,“在爱的名义下进行坏的教育”向人们发出的警示。

家庭教育的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忧虑和思考。不少人认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乃至社会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强烈希望尽快改变家庭教育薄弱的状况。党和国家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期盼,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家庭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省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关工委的要求,把抓好家庭教育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配合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最近我和省关工委办公室的同志,到湘潭、益阳、郴州三市(以下简称三市),就此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综合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感到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压责任

就是要压实各方面抓家庭教育的责任。首要的是要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家庭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必须有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这方面,三市党政领导有高度的自觉。他们要求市属各级党委政府站在对当代人和后代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负责的战略高度,把家庭教育这件大事抓在手上,自觉担责、履责、尽责,并推出了相应的举措。从市到县到乡镇,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民生重点工程,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普遍制定出台了工作规划,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的家庭教育领导协调机构,完善了工作机制,落实了工作经费,形成了党政总揽统筹、关工委具体协调、部门配合联动、家庭为主实施、学校密切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不少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家庭教育。比如安仁县县委书记李小军对家庭教育亲力亲为,不仅在重大问题上把关,而且在具体工作上指导。全县家庭教育观摩会,他率领四大家领导出席,并亲自在会上作点评、提要求。

其次,要压实各部门(组织)的责任。家庭教育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离不开部门(组织)的配合支持。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三市各有关部门(组织)都把家庭教育作为分内事来抓,办了不少实事。比如沅江市妇联投入很大精力抓家长的教育培训,邀请北大知名教授、北大状元等举办“成功家庭教育”“好家风好家教”系列讲座,让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们还多次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慰问孤寡老人、家庭爱心义卖、到贫困山区支教帮困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发动“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以及女党员、女干部、女教师、巾帼志愿者等,通过“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失、监护不力等问题。南县教育部门把家长学校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县108所中小学校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并组织业务骨干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为学校、家长宣讲100余场次,为基层学校培训了一批家庭教育讲师。各地关工委作为党委政府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参谋助手和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一方面积极呼吁、深入调研,及时为家庭教育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同时充分发挥“五老”特别是老教师、老专家的优势,从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组织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宣传推广家庭教育典型、提供家庭教育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服务,在推进家教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要压实广大家庭的责任。这是至为关键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所当然地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养不教,父之过”成为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重家教的经典故事流传千古。现在,家长教育孩子更是已经进入国家法律规范的层面。《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这就意味着,家长教育孩子是法定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和社会,是家长的失职和渎职。三市各地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宣传这些道理,唤起了广大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或者从繁忙的工作中尽量挤出时间来,或者从手机中、牌桌上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教育薄弱的状况逐步有所改观。

二、明重点

家庭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但其中第一位的是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

综观中华文化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做人”。我们的先人把教育的功能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重要的是传道,即传做人之道。一部流传几千年的《论语》,主要讲的是怎样做人,可以说是道德人伦的行为指南。《礼记·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目的是人,是人的善与德。闪耀着优良家风思想光芒的传统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伯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注重德,可以说是教“做人”的范本。儿童少年是身心发育、道德养成的关键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必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思想道德的基础,绝对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在思想道德上出轨。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即使文化知识学得再好,也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的有害之材。

当前,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文化渗透,把重点放在争夺青少年上,最惯用的手段就是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用有害信息和西方价值观毒害、腐蚀青少年。一些涉世未深、又好求新求变的年轻人,容易受一些错误思想、错误观点的蛊惑、利用。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亟待从“重智轻德”的偏向中走出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地把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如何做人这个根本,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进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努力把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从小就传递给孩子们,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三市各地通过反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研读传统家教范例和家训精华,解剖“重智轻德”偏向带来的惨痛教训,逐步统一了广大家长注重教育小孩如何做人的极端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只关心小孩的学业成绩转到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孩子的品格养成上来。当然,实现这一转变有一个艰苦的过程,还需要朝这方面继续下大力。

三、提素质

现在谈家庭教育,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其实当务之急最需要教育的是孩子的家长。换句话说,教育家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鲁迅先生说得好:教育是立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也是家长自我修炼的过程。

第一位的是要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家长不教而教,孩子不学而学”。人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仿效的标准。孩子品格、观念、意志、胸怀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父母的行为这样的“潜教育”来形成的。孙敬修老前辈曾经对家长们说过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像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做好榜样,就要求家长自己必须有良好的品德,有远大的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礼貌,作风正派,是非分明,乐于助人等,并把这些具体体现在平时的行为上,通过自己的每一个细小行动,潜移默化进孩子的血液中,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品格。令我们高兴的是,三市这些年来在提高家长思想道德素质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把创建“示范家长学校”作为重要工作抓手,把家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列入家长学校的主要课目,把家长思想道德素质考评作为“模范家庭”“文明家庭”“优秀家长”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我的好家风”“家规家训进万家”主题活动等。湘潭市关工委牵头,与有关部门一起建立“建设好家风宣讲基地”“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基地”,组织编写红色教育读本,召开红色教育研讨会,征编以“弘扬社会美德,传承优良家风”为核心的家训家规,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创业、最美女性”和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活动,挑选全国道德模范和好家风典型在全市巡回演讲,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同样亟待提升的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做父母是一场智慧的远行。没有各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家庭教育绝对不可能成功。有人说过,无知地对待孩子比无知地对待成人更加可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对家长的知识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家长深感家庭教育是一种挑战,存在一种“能力不足”的恐慌感,甚至有的领导也感叹:自己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干部,却不是一名称职的家长。这就要求广大家长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来学习有关家教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营养学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调研中,三市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近年来,各地普遍开展了大规模的家长学习培训活动,绝大部分中小学和乡村(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有的还创办了“母亲课堂”,县一级成立了家教指导(辅导)中心和研究机构,许多地方开展了家庭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为了提高家长学习培训的质量,各地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邀请家教专家开讲座、作报告,开展家教研讨、观摩和经验交流等。益阳市赫山区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举办“我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征文活动,让家教成功的家长把经验讲出来、写下来,并将优秀征文装订成册作为家教教材免费发放,受到广大家长好评。南县关工委创办家长课堂,已授课138场次,让2000多名家长分享了家庭教育经验。他们还围绕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了15场家长讨论会,让家长在自辩、自评、自悟中进一步明晰家教的理念和方法。

这些年,各地虽然在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教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使广大家长真正掌握家庭教育规律,成为合格的家教工作者,还任重道远,还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现在国内外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比如,有的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要结婚,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后才能领取结婚证。杭州市上城区和广东省中山市等地开展“星级家长执照”和让家长“持证上岗”的探索。这些都很有借鉴意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行。

四、勤沟通

斯宾塞说过:“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沟通是增进亲情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家庭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可是,现在与孩子的沟通似乎成了父母遇到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子女难以沟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要更多地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分析弄清原因的基础上,主动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要讲究沟通的方法与艺术。根据一些成功父母的体会,有这样几点很重要。

首先,要多陪伴。今年“六一”期间,互联网上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回答最多的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良好的教育和陪伴。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一位教育学家发现,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的,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1小时。这就要求家长无论怎样繁忙,都应该设法挤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即使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尽量抽空给孩子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用视频与孩子聊聊天,让陪伴“始终在线”。陪伴切忌形式,要重质量。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虽然陪在子女身边,但自己玩电脑、看手机,与孩子没有互动,这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的“失陪”。真正的陪伴需要与孩子多坐一坐、聊一聊,最好能与孩子一起看看书,锻炼锻炼身体,带孩子做一些家务和益智游戏,一块旅行,一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块到农村体验生活,一块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这样的陪伴,才更有意义和质量。

其次,要善倾听。倾听是一种智慧,是走向孩子心灵的一座桥梁。只有善于倾听,才能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才会使得以后的沟通更加顺畅轻松。倾听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并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这就需要耐心,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应当表示高兴;当孩子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应当让他尽情地宣泄;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应当耐着性子听,以表示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才会乐意向你倾诉,父母才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再次,要重交流。交流是一种高层次的沟通。交流的关键是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从妈妈变成姐姐,让爸爸变成哥哥,像兄弟姐妹一样,以平等的姿态,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互动。要耐心回应孩子的一些想法,乐于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要随时留心孩子的言行,及时体察他们心理变化的蛛丝马迹,第一时间解开他们的心理疙瘩。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时,要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疑释惑;当孩子受到挫折,产生自卑心理时,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鼓起前进的勇气;当孩子办了错事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他们错在哪里,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要允许他们申辩,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当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时,要与孩子一起寻找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的鼓励引导。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有时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进行。因为跟孩子对话,有些话太直白,孩子可能难于接受,而有些话有时难以启齿,文字比较含蓄委婉,用文字沟通可能更有效。

五、强合力

就是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强化各方面紧密联系、通力协作的有效机制,形成家教工作的强大合力。

首先,要实现家校之间的无缝对接。国外有两位名家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重要阵地,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三市的主要做法是: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学校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教师定期家访、利用微信经常与家长沟通等;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及时向老师通报孩子在家表现,征求老师教育孩子的意见等。安仁县除了采取这些共同的举措外,还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普遍推行“家校联系册”制度,让家长与教师每周通过联系册进行一次沟通交流,内容涵盖情况反馈、专项调查、家教指导、意见征询等,详细记录学生在校、在家的成长轨迹,充分调动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坚持邀请家长担任家长学校教师教学比武的评委,让家长参与评教、评课,既密切了家校联系,又促进了教师水平和家长素质的同步提升。

其次,要加强各部门(组织)与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宣传、教育、公安、司法、卫计、人社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他们的工作很多与青少年教育有关,同时,其工作触角伸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角落,便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青少年的教育成长状况。因此,畅通这些部门(组织)与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互相反馈青少年的成长情况,切磋青少年的教育方法,十分重要。三市不少地方坚持这样做了,效果都比较好。

再次,要充分发挥关工委在家庭教育中的协调作用。关工委组织具有政治、威望、经验和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又与各有关部门(组织)、学校、家庭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充当着“协调员”的角色。三市这些年来家庭教育工作有所起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关工委组织这一角色作用的发挥。此外,关工委组织还发挥了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五失”青少年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建立“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制度,并广泛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