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新时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12月05日

来源: 广东省关工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代代新人,是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话的根本所系,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持续力量。为贯彻广东省关工委和中山市委、市政府“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山市关工委开展了新时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调研工作。

本调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代工作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标,了解分析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新问题新动向,总结提升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功做法,研究提出符合大局方向、切合地方实际、务求行之有效的新时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对策与建议,为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作贡献。

为做好本次调研,中山市关工委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全市24个镇区实地考察;召开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政法委、党校,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司法局、教体局、民政局、文广新局、卫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多个座谈会;向关工委成员、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家长、青少年等群体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研讨、问卷调查、访谈交流、数据分析等方式,本着力求调研成果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形成本调研报告。

当前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工作现状

青少年是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未来的重要群体。目前,中山市有常驻人口320万人,其中:15--28岁青年822002人,占常驻人口25.6%;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449271人,占常驻人口14%。在校大学生51000人,中学生190148人,小学生297389人,合计538537人,占常驻人口16.8%。

中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全市构建起“党政领导统领、部门齐抓共管、关工主动作为、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关工格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关工委工作的意见》《中山市儿童发展规划》《中山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安排》《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等一批工作文件;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关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动”“全民修身--阳光少年行动”“一年一个主题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十帮特殊青少年”“文明校园”“法律进校园”“食安小卫士”“绿色暑假·缤纷文化”“小候鸟夏令营”等一批工作品牌;取得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一批荣誉,为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城市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以关心下一代工作范畴总结,营造了四大品牌。

一、健全党建带关建的“大关工”机制,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坚持党委、政府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领导,每年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要求、给支持。目前全市建有覆盖市直机关、镇区、村(社区)、学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关工组织2064个,拥有一支1.1万人的关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长期在基层面对面、手拉手地关爱青少年。

二、坚持18年每年集中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是中山市关工委2000年成立以来每年必行的规定动作,旨在引导青少年紧跟党和国家主旋律,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近年先后有“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老少共筑中国梦·齐做中山文明人”“老少携手·与法同行”“弘扬孙中山精神·树立爱祖国大志”“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品德”“听党话跟党走,争当四有青少年”等主题。每年各级主题活动均超700场,参加青少年达40万人次,让孩子们在寓教于学、寓教于行、寓教于乐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坚持12年开展“十帮”工作,为青少年特殊群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各级关工组织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面对青少年特殊群体,进行帮修德、帮心态、帮诚信、帮礼仪、帮就读、帮残疾、帮就业、帮戒毒、帮戒网瘾、帮后进。“十帮”以关工五老为骨干,通过大手拉小手,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法,帮助思想有偏差、行为有失误、生活有困难的孩子们健康成长。12年来全市帮扶青少年17.5万人次,其中困难家庭子女5.4万人次,资助金额4465.1万元。

四、坚持8年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青少年育德益志康体的欢乐天地。中山市关工系统至2011年6月,办起覆盖全市镇区、村(社区)和部分自然村(小区)的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334个。坚持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普法安全、文化补习、兴趣拓展等辅导。仅2017年,各级辅导站办班1124期,培训80863人次。不少辅导站还拓展了四点半学堂、家长学校、流动留守儿童夏令营等,得到孩子们和家长等各方好评。校外辅导站成为关工组织服务青少年的主要阵地,成为青少年育德益志康体的欢乐天地。

应该充分肯定,当代青少年的主流是爱党爱国、勤奋学习、立志高远、敢于担当,是值得信赖的一代。调研问卷显示,认为当前青少年健康发展整体状况是很好的占26.9%,较好的占56.2%,一般的占16.9%(图1)。

1.png

当今青少年从整体上看,思想充满正能量,思维敏锐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尚善向上风气好,注重学习,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5年中山全市评出市级美德少年2210人,涌现如“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廖韵桡等众多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青少年。在家庭当好孩子、在学校当好学生、在岗位当好员工、在社会当好人,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茁壮成长。

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在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变化,而且日趋复杂多样。正确把握和认真分析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新时代下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次调研问卷反映,认为当前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行为失范的占12%,吃苦耐劳淡薄、戒奢克俭消退的占17.8%,不懂尊老爱亲、不善与人为和的占11.6%,心智成熟薄弱、身心健康欠缺的占16.6%,安全意识不强、人身事故多发的占8.6%,自控能力不足、沉迷网络游戏的占18.9%,法律观念不牢、违法时有发生的占6%,流动留守问题、存在困境儿童的占8.5%(图2)。

2.png

调研问卷同时反映,存在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突出问题的原因来自社会环境占20.4%,家庭教育占18.1%,网络传播占17.7%,心理因素占12.7%,学校教育占11.2%,个人意志占9.4%,外来风气占8.6%,权益保障占1.9%(图3)。

3.png

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情况复杂、变化多样、常抓常新。结合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要突出关注和着力解决好五方面问题。

一、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意识形态状况如何,关系着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关系着青少年行为规范的良好养成,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思想环境日益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加大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围攻力度,企图以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消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自豪感,企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落后文化腐蚀青少年的道德操守和精神世界,企图以互联网为媒介诋毁攻击中国和抢占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阵地,其西化、分化、丑化的伎俩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狡黠。西方敌对势力无时无刻都在与我们争夺着青少年。

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复杂严峻的迷惑、影响和挑战,部分青少年中信仰的缺失、先进文化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缺失,情况令人忧心。一些青少年放松对主流意识形态、民族红色基因、优良历史传统、革命英雄品德的把握与传承,盲目过度的追“星”追富,表现出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行为失范、吃苦耐劳淡薄、戒奢克俭消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庸俗文化时有滋长,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相关部门反映,虽然中山近5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及涉案人数逐年下降,但是呈现年龄中龄化、犯罪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尤其是新增买卖国家机关证件、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信息卡诈骗、职务侵占、妨害公务等新型犯罪。

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警示我们,下大力气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刻不容缓,坚定不移地用正能量引领青少年意识形态任重道远。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家庭教育观念方法存在误区。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影响青少年三观养成的启蒙教育,是陪伴青少年一辈子的终身教育,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中山市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家庭教育纳入市委和政府工作报告,家教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但是,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四大误区。一是“重智育轻德育”,部分家庭父母忙于事业,缺乏足够时间教育孩子,而且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品德品格的教育引导和塑造,导致家庭教育效果出现偏差。二是“重表象轻家风”,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是对表面行为的指责批评,不懂得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不懂得潜移默化、培育好家风,导致家庭教育抓不到根本。三是“重专制轻放手”,一些家长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生活,一味强迫子女按照家长的主观愿望和模式成长,导致有的孩子缺乏创造性,做事情无主见;有的孩子滋长叛逆性,越专制越反抗。四是“重物质轻精神”,相当部分家长将关注点落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不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缺少情感交流,特别是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较重,如不及时进行正确沟通,有可能导致产生自闭症、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在广大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采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帮扶特殊群体需要加大力度。

需要帮扶的青少年特殊群体,一般是指思想有偏差、行为有失误、身心有障碍、生活有困难的青少年。中山市一直以来对帮扶青少年特殊群体高度重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一帮一、多帮一”、立体帮扶、爱心父母、阳光家庭等许多好做法,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让一个个需要帮助的青少年走出困境、走向阳光。

然而,随着失亲失爱、失管失足、因病致贫、家庭涉毒、情绪刺激等不良因素影响,需要帮扶的青少年特殊群体仍然存在。据近5年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需要帮扶的青少年有23348人,其中需要帮修德3757人、帮心态2019人、帮诚信2653人、帮礼仪5015人、帮就读1105人、帮残疾865人、帮就业1823人、帮戒毒560人、帮戒网瘾531人、帮后进2832人、帮孤儿588人、帮单亲特困家庭孩子1600人。况且,目前某些帮扶工作存在着“撒糊椒面”、浅尝辄止、时热时冷等问题,一些地方重面上关怀多、而细致关爱不够;重资金帮扶多、而心理疏导不够;重一时帮助多、而长期跟踪不够。致使虽然经过努力成功转化和改变困境的有近90%,但个别存在反复,连同不断新增的人员,帮扶青少年特殊群体走出困境,仍然是一项持续不断的重要工作。

帮扶青少年特殊群体,我们年年讲事事做,但如何积极回应青少年的现实关切,使帮扶做到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让帮扶资源更丰富、帮扶力量更广泛、帮扶工作更精准、帮扶成效更持续,需要我们完善机制、加大力度。

四、关爱流动留守儿童问题凸显。

据2016年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16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有902万人,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无人监护的36万人。尽管社会各界对流动留守儿童的关爱越来越重视,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的流动留守儿童困境仍然突出,在部分家庭已形成代际传递。

中山是一个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城市。全市320万总人口中,户籍人口152万,外来人口168万,外来人口超过总人口50%。异地务工人员以家庭形式进入中山,流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不断增加。全市44.3万儿童中有流动儿童9.8万人,约占儿童总数20%。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中山参加“小候鸟”夏令营的外来留守儿童超过4000人。中山市对关爱流动留守儿童高度重视,坚持“新老中山人一家亲”理念,在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流动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内涵,全市投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经费逾2200万元,把流动儿童纳入城市人口登记管理体系,扩大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范围,人数由2003年38208人增至2017年98040人,提高达256%。

然而,随着流动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流动留守儿童关爱问题愈显繁重。一是道德教育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大多数异地务工人员因为忙于工作,不能经常与孩子在一起,致使流动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及时的正确指点,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资料反映,近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超过80%是流动人口所为。二是性格养成问题。0至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性格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相当部分流动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缺乏亲情关爱,缺乏正常生活环境,容易形成内心封闭、情感冷落、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失落自卑、没安全感、自信不足等个性,对人际交往、协作相助、学业进步、健康发展等造成不良影响。三是人身安全问题。流动留守儿童一般缺乏父母家长的安全照顾和呵护指导,因为父母开工,有的被反锁家中,有的则四处游玩,而流动留守儿童又往往缺乏安全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致使在溺水、火烧、交通、性侵等伤亡中,往往受伤害较多的是流动留守儿童。据相关资料反映,在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在遭受性侵犯的未成年被害人中,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占8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在关爱流动留守儿童方面,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新形势下,如何让流动留守儿童拥有更多获得感,让所有孩子都在同一蓝天下健康成长,仍然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五、青少年身心健康仍不容忽视。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但关系个人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青少年身体健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所作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从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加强青少年身体健康工作。

根据相关部门反映,目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近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孩子近视率小学生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达到83.28%。城区孩子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孩子近视率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过度。学生一天上课、看书、做作业的时间需要八九个小时,加上课余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眼晴超负荷使用,以至造成近视。甚至近视提前发生,过去预防近视的重点放在9岁以后,现在幼儿园、小学新生就要预防近视。二是营养不良和肥胖。专家称此为“双峰现象”。体检发现,约有20—30%的女中学生个子长高了,体重跟不上,按标准计算属营养不良,以至头发发黄、脸色发白、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学习没有精力,影响身高和发育。与营养不良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肥胖,主要由饮食不健康、摄入多消耗少、缺乏运动、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肥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深远影响。三是心理问题。目前在青少年中过度胆小、烦燥焦虑、沉闷抑郁、暴力倾向、抗压能力弱等心理问题表现突出,稍有矛盾、挫折或不如意,便情绪冲动、离家出走、自行辍学,甚至轻生自杀。专家预计,青少年心理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将呈上升趋势。四是沉迷电游。过度热衷于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随处可见“低头族”,个别因此而导致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行为,严重影响学习、交往、家庭和正常生活,成为家庭矛盾冲突的新导索,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新羁绊。

当前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他强调:“希望同志们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着力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本次调研,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坚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和引领青少年。

1.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新时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和引领青少年。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落到实处,各镇区党委(党工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要着力关注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部署、指导和推进。

2.全市关工系统坚持每年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其中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活动、诵读红书、传唱红歌、谈心交流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少年抵御各种不良意识和西方敌对势力影响的能力,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培养青少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充分发挥党史国史和青少年教育平台的作用。目前我市拥有覆盖城乡的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1个,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14个,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334个,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128个。要把这些基地办成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平台,贯穿思想道德建设主线,更多地宣讲革命英雄、家乡发展、优良传统等,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意识形态工作部门要为青少年健康发展营造优良环境。提供更多适应新时代、彰扬正能量、切合青少年特点、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产品、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提高对青少年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增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社会氛围。

二、大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引导作用。

1.确立家长“为国教子”“立德树人”理念。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念和目的,是为国教子、家庭幸福,养教结合、助子成才,优良家风、父子相长,全面发展、生活美满。每个家庭及各相关部门,都要大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长要突出以身示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各相关部门要用好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鲜活的当代好人好事,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引领。

2.强化家长对孩子的管护主体责任。广大家长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善于从身边、日常、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践行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护成效,纳入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纳入创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工作。

3.推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教讲师团、学校德育工作团队的作用,通过专题辅导、交流学习、榜样带动、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增强家教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中山市小榄镇结合实际组写家庭教育系列教材和案例集、编播家庭教育电视节目的做法值得推广。家长要懂得把握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采用孩子听得进、用得上的双向交流语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感。

4.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中山市近年已经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公共服务,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等,组织家教讲师进村(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两新组织,每年惠及家长140万人次,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坚持下去。妇联、教育、民政、文化、卫计、科协、文明办、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合作力度,将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惠及全体家庭。

三、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帮扶格局,聚焦聚力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的精准帮扶工作。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帮扶困境青少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要加大力度为青少年特殊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精准、有效的帮扶上,及时解决帮扶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做到帮扶青少年特殊群体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

2.提升中山青少年特殊群体“十帮”整体成效。中山市关工系统从2007年起,坚持每年对青少年特殊群体进行帮修德、帮心态、帮诚信、帮礼仪、帮就读、帮残疾、帮就业、帮戒毒、帮戒网瘾、帮后进,“十帮”要坚持不懈、提升成效。各级关工组织要积极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深入基层调查,了解青少年实际困难,做到年初有摸底、结对有安排、跟踪有档案、情况有反馈,明确帮扶重点,扩大帮扶规模,创新帮扶方式,把“十帮”做得更精准、到位、有实效。

3.壮大帮扶青少年特殊群体工作资源。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教育、民政、司法、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残联、关工委等部门要定期联合分析、加强指导、落实措施,做到帮扶工作不缺位、不重复、不失误。要善于用好社会热心人士、社工+志愿者、助学解困基金、公益慈善等资源,扩大帮扶工作力量,造福广大青少年。

4.推广建立民办、民办公助的帮扶服务机构。中山市横栏镇横东村关工委委员、美同在服装公司业主李润妹勤劳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办起具有公益性质的“爱同在康诺工作坊”,为身体有残疾、心理有缺陷、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提供康复训练和就业培养,12年共帮助了118名青少年走出困境。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到工作坊调研,对李润妹事迹给予充分肯定。推广“爱同在”的做法,通过社会热心人士资源,把身残智障、家庭难顾的孩子集中一个地方,提供生活照顾、心理辅导和能力培养等服务,既让孩子们得到持续关爱的“家”,也为公共资源服务提供了帮助,让更多需要帮助孩子得到实惠。

四、构建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让流动留守儿童在同一蓝天下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1.强化制度支撑。把构建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纳入地方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创新管理部署。如中山市先后出台了《流动儿童登记制度项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市财政设立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专项经费,把流动儿童纳入城市人口登记管理体系,为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这些做法值得推广。

2.加强权益保障。升级优化对流动留守儿童的服务。扩大流动人口积分入读公办学校范围,增加公办学校招收流动人口子女比例。通过市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网,实现流动儿童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全覆盖。将流动人口家庭纳入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范围,将家庭教育纳入流动人口积分入学管理。

3.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关工+社工+义工”“企业+社会组织”“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等多种模式,扩大流动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覆盖面。如探索开展农村流动留守儿童服务站试点工作,以“社工+志愿者”模式,对流动留守儿童开展探访互动、心理辅导、培训托管、困境帮扶等服务。组织公办学校自愿者与流动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的民办学校结对子,帮助流动留守儿童活跃身心、开拓视野、提高素质。支持企业开展流动留守儿童夏令营、安亲班、托管班等活动,既丰富流动留守儿童的假期和课余生活,又减少企业员工后顾之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异地务工人员外地家庭探访、电话电信慰问、亲子互动家书等活动,促进流动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增进亲情、共同成长。

4.加强教育关爱。各级关工组织要将流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所属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主题教育和“十帮”工作,一并参加活动、一并帮扶管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教讲师团等要着力提高流动留守儿童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共同提高流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家风亲情、性格情操、遵纪守法、自信自强素养。

五、动员全社会迅速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1.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所作重要指示,动员全社会充分认识青少年身体健康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家庭和孩子的重要性。当前尤其要认真执行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2.发挥健康家庭建设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创建健康家庭活动,开设家庭健康学堂,帮助家长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当好孩子健康的宣传员和指导员,督促孩子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促进家庭成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大手拉小手效应,让孩子们从小就过上健康生活。

3.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范设置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师健康社团”“校园健康大使”等,优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尤其要开展学生的视力、口腔、营养、青春期等专项健康教育行动,提高学生健康管理水平。

4.优化社会健康服务。各相关部门要制定落实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规划措施,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搭建健康知识传播平台,维护青少年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推广中山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健康城市的做法,营造浓厚的青少年健康社会氛围。

六、强化各级青少年工作联动机制,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营造优良社会环境。

1.健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联席工作机制。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面临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负有相应职责的部门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工作,很有必要在坚持“党建带关建”格局的大前提下,完善加强由组织、宣传、教育、民政、公检法司、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分析形势,加强沟通合作,统筹落实各项工作。更好地解决各部门开展青少年工作的信息互通、资源统筹、工作协同、提高成效等问题,促进青少年工作与公共服务政策有效对接,成为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长期职责和自觉行为。

2.加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治理。抓好失足、失管、失业、失学、失亲等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预防犯罪和帮扶教育工作,继续推进“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村)”创建,发挥五老义务网吧监督队、帮教工作队等志愿者队伍作用,不断净化网吧、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

3.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紧扣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健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格局,大力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活动,用好“法律副校长”、法律进校园等活动平台,引导青少年严格遵法守法、善于学法用法,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自觉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

4.发动更多五老参加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五老同志具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独特优势,是做好关爱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必须发动更多五老参加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尤其要统筹动员更多党政领导班子退下来的、从领导岗位“改非”的同志,充实到关工委领导班子。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多关心五老同志,为五老参加关爱青少年工作提供支持帮助和更好平台。中山市关工委推荐24位关工五老先后荣登中国、广东、中山“好人榜”,表彰“十佳关工五老”,为参加关工委工作10年以上五老颁发纪念证,这一系列有效调动五老同志积极性的做法值得推广。

新时代呼唤新一代健康成长,寄予青少年工作新要求,期待青少年工作开创新局面。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担当措施,促进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茁壮成长。